时间: 2025-04-28 10:56: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0:56:55
“撕破脸”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撕破脸皮,比喻双方彻底决裂,不再保持表面的和谐或礼貌,公开地表现出敌对或不和的态度。
“撕破脸”一词源于民间口语,形象地描述了人际关系中的决裂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被广泛接受并用于各种书面和口头表达中。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和为贵”,因此“撕破脸”通常被视为不和谐的象征。在现代社会,随着个人主义的兴起,人们对于公开冲突的接受度有所提高,但“撕破脸”仍然带有负面色彩。
这个词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冲突、不和和破裂。它可能引发人们对失去控制的恐惧,以及对关系修复的希望。
在现实生活中,我曾目睹两个长期合作伙伴因为利益分配问题而撕破脸,最终导致合作关系的终止。
在诗歌中,可以将“撕破脸”用于描述自然界中的激烈变化,如风暴撕破平静的夜空。
想象一幅画面:两个人面对面站立,愤怒的表情,撕裂的衣物,背景是破碎的玻璃。音乐上,可能会联想到紧张的弦乐和激烈的鼓点。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o cut ties”或“to fall out”,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关系破裂的概念。
“撕破脸”是一个强有力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人际关系的破裂,还反映了社会文化中对和谐的重视。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意图。
1.
【撕】
(形声。从手,斯声。“斯”也有表意作用,“劈开”。本义:扯裂)。
同本义。
【引证】
《红楼梦》-晴雯果然接过来,“嗤”的一声,撕了两半。
【组词】
把纸撕成条儿;把墙上的标语撕下来;把一张报纸撕成两半;上衣在钉子上撕了一个口子;撕打、 撕罗、 撕捋、 撕剥
2.
【破】
(形声。从石,皮声。本义:石头开裂;破碎,碎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破,石碎也。 、 李贺《李凭箜篌引》-石破天惊逗秋雨。 、 《史记·项羽本纪》-沉船、破甑。 、 《荀子·劝学》-卵破子死。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恐其破璧。
【组词】
爆破、 破瓦、 破卵倾巢、 破剥、 破坠、 破溃、 破块
3.
【脸】
(形声。从肉,佥(qiān)声。古代表示人的整个面部用“面”。“脸”字在魏晋时期才出现,只表示两颊的上部,到了唐宋时期,口语中才用“脸”表示整个面部。本义:两颊的上部)。
同本义。
【引证】
吴均《小垂手》-蛾眉与曼脸,见此空愁人。 、 白居易《昭君怨》-满面黄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 、 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头圆筋骨紧,两脸明且光。
【组词】
脸蛋、 脸巴子、 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