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19 23:10: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19 23:10:01
殒没(yǔn mò)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死亡或消失。它通常用来描述生命的终结或事物的消亡,带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和哀伤的情感。
殒没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形容英雄或重要人物的死亡,赋予其一种悲壮的色彩。在口语中较少使用,更多出现在书面语或正式的场合。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考古学中,可能会用来描述古代文明的消亡或遗迹的消失。
同义词:逝世、死亡、消逝、消失 反义词:诞生、出现、复活、复苏
细微差别:与“逝世”相比,“殒没”更强调一种不可逆转的终结;与“死亡”相比,“殒没”带有更多的文学色彩和情感色彩。
殒没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殒”字意为死亡或坠落,“没”字意为消失或沉没。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和语境有所变化,但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死亡是一个重要的主题,殒没一词常被用来表达对逝者的哀悼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在社会背景中,该词的使用往往与重大或历史变迁相关联。
殒没一词带有一种沉重和哀伤的情感,让人联想到生命的脆弱和无常。它可能会引发人们对死亡的思考,以及对生命价值的反思。
在个人经历中,殒没一词可能与亲人的离世或重要人物的逝去相关联,带来深刻的情感体验和记忆。
在诗歌中,殒没可以被用来营造一种悲壮的氛围:
星辰殒没于夜空,
英雄长眠于尘土。
岁月无情,
留下无尽的哀思。
殒没一词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寂静的墓地、落日的余晖或哀伤的音乐,带来一种沉静和哀伤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在英语中,殒没可以对应词汇如“perish”或“vanish”,但这些词汇在情感色彩和文学性上与殒没有所不同。
殒没是一个富有文学色彩和情感深度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生命的终结,也引发了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思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殒没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1.
【殒】
(形声。从歺(“歹”是隶楷写法),员声。歺(è),剔肉残余的骨头,常与“死亡”有关。本义:死亡)。
同本义。
【引证】
《一切经音义》引《声类》-殒,没也。 、 《一切经音义三》-殒,字书作陨,同于敏反。 、 《后汉书·隗嚣传》-妻子颠殒。 、 清·全祖望《梅花岭记》-未尝殒于城中。
【组词】
殒亡、 殒骨、 殒没、 殒逝、 殒谢
2.
【没】
(会意 表示入水有所取。本义:沉没水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没,沉也。 、 《庄子·列御寇》-其子没于渊。 、 《荀子·议兵》-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 、 《庄子·大宗师》-梦为鱼而没于渊。 、 《世说新语·自新》-或浮或没。 、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浅草才能没马蹄。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水不没顶。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没水而死。
【组词】
沉没、 淹没、 没胫、 没不煞、 没溺、 洪水没过了大坝;没漂、 没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