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34: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34:23
词汇“温暑”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
“温暑”字面意思是指温暖和炎热,通常用来形容气候或天气状况,介于温和与酷热之间。
由于“温暑”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和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某个季节的气候特点,或者用来营造一种特定的氛围。
“温暑”由两个汉字组成,“温”意为温暖,“暑”意为炎热。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有使用“温暑”来形容气候的例子,但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个词汇逐渐被更常用的词汇所替代。
在**文化中,四季分明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因此描述不同季节的气候词汇非常丰富。然而,“温暑”并没有成为描述夏季气候的主流词汇。
“温暑”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不太炎热但又不是特别凉爽的夏天,给人一种舒适但不刺激的感觉。
由于“温暑”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使用它。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温暑”来描绘一个既不炎热也不寒冷的理想天气:
温暑的午后,微风不燥,
阳光洒落,恰到好处。
“温暑”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幅温暖的夏日画面,阳光明媚但不刺眼,微风轻拂,带来一丝丝凉意。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与“温暑”完全对应的词汇,因为每个语言都有自己描述气候的独特方式。
“温暑”作为一个描述气候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体现了汉语表达的细腻和多样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周围的世界。
1. 【温】 (形声。从水,昷声。本义:水名)。 古水名。
2.
【暑】
(形声。从日,者声。本义:炎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暑近湿如蒸,热近燥如烘,-暑,热也。 、 《易·系辞》-一寒一暑。 、 《诗·小雅·四月》-六月徂暑。 、 《礼记·月令》-土润溽暑。 、 《《素问·天玄纪大论》-寒暑燥湿风火。 、 《韩非子·人间训》-冬日则寒冻,夏日则暑伤。 、 晁错《言守边备塞疏》-乌兽稀毛,其性能暑。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 宋·苏轼《教战守》-轻霜露而狎风雨,是故寒暑不能为之毒。
【组词】
暑溽、 暑岁、 暑夏、 暑寒、 暑湿
炎热的日子。
【引证】
《易·系辞下》-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 、 《韩非子·显学》-寒暑不兼时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