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02:03: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2:03:18
外骨骼(Exoskeleton)的字面意思是指一种位于生物体外部,提供支撑和保护的结构。在生物学中,外骨骼通常指的是某些无脊椎动物(如昆虫、甲壳类动物)体表的硬壳结构,由几丁质等物质构成,起到保护内部柔软组织、提供机械支撑和帮助**的作用。
在不同语境下,“外骨骼”的使用有所不同:
“外骨骼”一词源自希腊语的“exo-”(外部)和“skeletos”(骨架)。在生物学中,这个词最早用于描述昆虫和甲壳类动物的硬壳结构。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个词也被应用于描述人造的机械装置。
在现代社会,外骨骼技术的发展引起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在医疗和军事领域。医疗外骨骼可以帮助残疾人士恢复部分**功能,而军事外骨骼则能增强士兵的作战能力。
提到“外骨骼”,人们可能会联想到科技的进步、未来的可能性以及对人类能力的增强。这种词汇往往带有一种积极、前瞻性的情感色彩。
在日常生活中,外骨骼技术可能还不太普及,但在某些特殊领域(如医疗康复),外骨骼已经开始发挥重要作用。例如,一些瘫痪患者通过穿戴外骨骼装置,能够在物理治疗师的辅助下进行行走训练。
在诗歌中,可以将“外骨骼”比喻为人类心灵的保护层:
他的心,披着坚硬的外骨骼, 抵御着外界的风霜雨雪, 只有在夜深人静时, 才悄悄卸下,露出柔软的内核。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到昆虫坚硬的外壳或科幻电影中战士穿戴的装甲。在音乐中,可能会联想到沉重、有力的节奏,象征着外骨骼提供的强大支撑。
在不同语言中,“外骨骼”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概念是相通的。例如,在日语中,“外骨骼”可以翻译为“外骨格”(がいこつかく)。
“外骨骼”这个词汇不仅在生物学中有明确的定义,在科技和文学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代表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模仿,以及对未来科技的想象和探索。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世界。
1.
【外】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引证】
《说文》-外,远也。 、 《礼记·曲礼》-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 、 《周礼·考工记·梓人》-外骨内骨。 、 唐·白居易《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身外即战场。
【组词】
外户、 外祟、 外槨、 外好里枒槎、 外藩、 外廓、 外见、 外求、 外舍
2.
【骨】
尚未开放的花朵。
表示声、形、动作。
【组词】
骨都都、 骨骨农农、 骨辘辘
3.
【骼】
(形声。从骨,各声。本义:禽兽之骨。引申为“人或动物的骨骼”)。
骨头。
【引证】
《说文》-骼,禽兽之骨曰骼。 、 《埤苍》-骼,腰骨也。 、 《礼记·月令》-掩骼埋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