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6:10: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6:10:25
族侄:指与自己同姓的侄子,即兄弟的儿子或堂兄弟的儿子。在**传统家族关系中,族侄是家族中较为亲近的晚辈之一。
文学:在古典文学中,族侄常出现在描述家族关系和家族事务的场景中,如《红楼梦》中贾宝玉与贾蓉的关系。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族侄一词可能较少直接使用,人们更倾向于使用“侄子”或“堂侄”等更为通俗的表达。 专业领域:在人类学、社会学等领域,族侄可能被用来分析家族结构和社会关系。
同义词:侄子、堂侄 反义词:族叔、族伯(指与自己同姓的叔叔或伯伯)
词源:族侄一词源自古代的家族制度,强调同姓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 演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家族观念逐渐淡化,族侄这一称谓在现代社会中使用频率降低。
在**传统文化中,族侄是家族血缘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家族的延续和传承。在现代社会,随着家族观念的淡化,族侄这一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也有所下降。
族侄一词往往带有一种亲切和关怀的情感,让人联想到家族的温暖和长辈对晚辈的期望。
在家族聚会中,族侄们常常是活跃气氛的重要角色,他们的成长和成就也是家族长辈们关注的焦点。
在诗歌中,可以将族侄比喻为家族的希望和未来:
族侄如晨曦,
照亮家族路。
承继先祖志,
续写新篇章。
视觉:想象一幅家族聚会的画面,族侄们围坐在长辈身边,脸上洋溢着青春的笑容。 听觉:听到族侄一词,可能会联想到家族聚会时的欢声笑语和长辈的叮嘱声。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家族关系可能直接称为“nephew”(侄子),而没有特别强调“族”这一概念。
族侄这一词汇在传统文化中承载着丰富的家族情感和血缘关系,虽然在现代社会中的使用频率有所下降,但它仍然是理解家族文化和传统的重要词汇之一。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1.
【族】
(会意。本义:箭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族,矢锋也。束之族族也。
2.
【侄】
(侄为姪的俗字)弟兄或其他同辈男性亲属的子女。
【引证】
《说文》-姪,兄之女也。从女,至声。 、 《尔雅》-女子谓兄弟之子为姪。 、 《仪礼·丧服传》-谓吾姑者,吾谓之姪。 、 《礼记·曲礼》。疏:“姪是妻之兄女。”-大夫不名世臣姪娣。 、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继室以其姪。 、 《左传·僖公十五年》-姪其从姑。 、 《国语·周语》。注:“女子谓昆弟之子,男女皆曰姪。”朱按,受姪称者,男女皆可通,而称人姪者,必妇人也。男子称兄弟之子曰从子。-则我皇妣大姜之姪。 、 《左传·僖公十五年》-侄其从姑。
【组词】
侄少爷、 侄儿、 侄儿子、 侄哥、 表侄;内侄;世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