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4:17: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4:17:12
标志(标志)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用来表明某种特征或意义的符号、记号或标识。它通常用于指示、识别或传达特定的信息。
在不同的语境中,“标志”的使用有所不同:
“标志”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初可能指代军事信号或记号。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扩展到包括各种形式的标识和象征。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标志”具有不同的意义和影响。例如,在商业文化中,品牌标志是企业形象和品牌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标志”可能引发人们对特定品牌、组织或概念的情感反应。例如,看到苹果公司的标志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创新和科技。
在日常生活中,“标志”无处不在,如交通标志、品牌标志等,它们帮助我们识别和理解周围的世界。
在诗歌中,“标志”可以用来象征某种情感或状态:
他的微笑,是希望的标志, 在黑暗中闪烁,指引前行。
看到“标志”这个词,可能会联想到各种图形标识,如交通标志、品牌LOGO等。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与标志相关的声音,如交通标志的提示音。
在不同语言中,“标志”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有所不同。例如,英语中的“logo”和“sign”都可以对应汉语中的“标志”。
“标志”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和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了解和掌握“标志”的含义和用法,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文化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1.
【标】
(形声。从木,票声。本义:树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标,木杪末也。 、 《管子·霸言》-大本而小标。
【组词】
标枝、 标末
2.
【志】
(形声。从心,士声。战国文字,从心之,之亦声。意为心愿所往。本义:志气,意愿:心之所向,未表露出来的长远而大的打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志,意也。 、 《国语·晋语》-志,德义之府也。 、 《孟子》-夫志,气之帅也。 、 《毛诗序》-在心为志。 、 《春秋·说题辞》-思虑为志。 、 《荀子·解蔽》-志者,臧也。 、 《鬼谷子·阴府》-志者,欲之使也。 、 《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 、 《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 、 《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后汉书·班超传》-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唐·韩愈《县斋有怀》-身将老寂寞,志欲死闲暇。
【组词】
志志诚诚、 志局、 志干、 志意、 志坚如钢;有志者事竟成;志分、 志虑、 志抱、 志尚、 志况、 志好、 志略、 志局、 志介、 志高气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