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35: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35:08
“康拜因”(Combine)一词源自英语,原意是指联合收割机,一种用于收割谷物的农业机械。在农业领域,它集收割、脱粒、分离秸秆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极大地提高了收割效率。
在文学作品中,“康拜因”可能被用来象征现代化、工业化对农业的冲击,或者作为一种技术进步的象征。在口语中,它可能直接指代这种机械设备。在专业领域,如农业工程或农业经济学中,“康拜因”是一个专业术语,用于讨论农业机械化和技术革新。
“康拜因”一词源自英语“combine”,最初是指联合或结合的意思。随着农业机械的发展,这个词逐渐特指联合收割机。在20世纪,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康拜因”成为农业领域的一个重要词汇。
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康拜因的出现代表了技术进步和社会变革。它不仅改变了农业生产方式,也影响了农村社会结构和文化。
对于农民来说,康拜因可能代表着效率和便利,也可能引发对传统农业方式消失的怀旧情感。对于城市居民,它可能更多地关联到现代化的象征。
在个人经历中,康拜因可能与童年时在农村的记忆相关,或者在参观农业展览时首次见到这种机械。
在诗歌中,可以将康拜因比喻为时间的收割者,收割着岁月的果实。
康拜因的视觉形象通常是庞大、金属的机械,操作时发出轰鸣声,这些都可以激发强烈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不同语言中,如德语的“Mähdrescher”或法语的“moissonneuse-batteuse”,虽然指代相同的机械,但每个词汇都带有其语言和文化的独特性。
通过对“康拜因”的深入学习,我们可以看到词汇不仅是语言的基本单位,也是文化、技术和历史的载体。了解一个词汇的多维度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和使用语言。
1.
【康】
(会意。康为穅的本字。从禾,康声。本义:谷皮;米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穅。-康,谷皮也。 、 《庄子·逍遥游》-尘垢粃穅。 、 《汉书·陈平传》-亦食穅何覈耳。 、 《庄子·天运》-播康迷目。
2.
【拜】
(会意。从两手,从下。《说文》古文上象两手,丅为“下”的古体。《说文》引扬雄说:“拜从两手下。”表示双手作揖,或下拜。隶书将“丅”(下)并入右边的“手”之下而成为“拜”,一直沿用至今。本义:古代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两手合于胸前,头低到手)。
同本义。
【引证】
《书·召诰》。传:“拜首,首至手。”-拜手,稽手。 、 《礼记·郊特性》-拜,服也。 、 《荀子·大略》-平衡曰拜。 、 宋·王傥《唐语林·雅量》-乐工等罗列上前,连拜且泣。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拜送书于庭。
3.
【因】
(会意。从囗(wéi)大。大,人。甲骨文字形,象人在车席子上。本义:“茵”的本字,坐垫,车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骏声注:“囗大俱非义。江氏永曰:‘象茵褥之形,中象缝线文理。’按即茵之古文。江说是也。”-因,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