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04: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04:36
暗蔽 这个词由两个汉字组成:“暗”表示光线不足、不明显或隐藏的;“蔽”表示遮盖、隐藏或掩盖。结合起来,“暗蔽”字面意思是指被遮蔽或隐藏,使得事物不明显或难以察觉。
在文学中,“暗蔽”常用来形容景物或情感的隐晦、不易察觉的特性,如“月光下的阴影暗蔽了她的悲伤”。在口语中,可能用来描述某人或某物的隐藏状态,如“他的真实意图被暗蔽了”。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哲学,可能用来探讨意识或真理的隐藏层面。
“暗蔽”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暗”和“蔽”两个常用汉字组合而成。在古代汉语中,“蔽”已有遮蔽、隐藏的含义,而“暗”则表示光线不足或不明显。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两个字结合形成了“暗蔽”这一复合词,用以描述更深层次的隐藏或不明显状态。
在某些文化中,“暗蔽”可能与神秘主义或隐秘的传统有关,如某些**或哲学体系中对隐藏真理的探讨。在社会层面,这个词可能与政治或社会现象中的信息控制或隐瞒有关。
“暗蔽”这个词给人一种神秘和不可知的感觉,可能引发对未知或隐藏事物的好奇和探索欲望。在情感上,它可能与忧郁、神秘或深沉的情绪相关联。
在个人经历中,“暗蔽”可能与探索个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或记忆有关,如试图理解或揭示被压抑的记忆或情感。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暗蔽的夜幕下,星辰诉说着古老的秘密,每一颗光点都是时间的见证。”
视觉上,“暗蔽”可能让人联想到深邃的森林、昏暗的房间或遮蔽的窗帘。听觉上,可能与低沉、模糊的声音相关,如远处传来的模糊对话声。
在英语中,“暗蔽”可以对应为“obscure”或“conceal”,在不同文化中,这个词的使用和理解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含义相似。
“暗蔽”这个词在描述隐藏或不明显的事物时非常有用,它不仅在文学和口语中常见,也在专业领域中有所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个词,可以帮助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概念。
1.
【暗】
(形声。从日,音声。本义:昏暗)。
同本义。与“明”相对。
【引证】
《说文》-暗,日无光也。 、 《论衡·说日》-日中光明,故其出入时光暗,故大。 、 蔡元培《图画》-体之感何自起?曰,起于远近之比例,明暗之掩映。
【组词】
昏暗、 暗中摸索
2.
【蔽】
(形声。从艸,敝声。本义:小草)。
遮住,遮掩。
【引证】
《说文》。朱骏声曰:“此字本训盖覆也。”-蔽,蔽蔽小草也。 、 《广雅》-蔽,障也,隐也。 、 《周礼·巾车》。注:“车旁御风尘者。”-蒲蔽。 、 《管子》。注:“所以捍车马。”-乘马其蔽五。 、 《淮南子·修务》-景以蔽日。 、 《老子》-故能蔽不新成。 、 楚·屈原《九歌·国殇》-旌蔽日兮敌若云。 、 《史记》-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阴翳蔽日。
【组词】
隐蔽、 屏蔽;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