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4:17: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4:17:27
词汇“恒典”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可能的含义和语境出发。
“恒典”可以理解为“恒定的经典”或“永恒的经典”。其中,“恒”意味着不变、持久,“典”通常指经典、典范。因此,“恒典”可能指的是那些被认为是永恒不变、具有典范意义的经典作品或思想。
在文学领域,“恒典”可能指那些被广泛认可并持续影响后世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莎士比亚戏剧集》等。在哲学或思想领域,它可能指那些被视为永恒真理的哲学思想或**教义。
“恒典”这个词可能是由“恒”和“典”两个字组合而成,没有特别复杂的词源和演变历史。它更多是一个现代汉语中的合成词,用以表达对某些作品或思想的高度评价和持久认可。
在文化中,“恒典”可能与儒家经典、经典等传统经典文献相关联,这些文献被视为文化的基石,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提到“恒典”,可能会让人联想到那些历经时间考验,依然能够触动人心的作品或思想。它带给人的情感反应可能是敬畏、尊重和向往。
在个人生活中,如果遇到需要引用或讨论经典作品的场合,可以使用“恒典”这个词来强调作品的永恒价值和影响力。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恒典之光照耀古今,智慧之泉源远流长。”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经典文献的画面,如《四库全书》的书架;结合音乐,可以选择古典音乐,如巴赫的作品,来体现“恒典”的永恒美感。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timeless classic”或“perennial classic”,用来描述那些跨越时代依然被尊崇的作品。
“恒典”这个词虽然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方式来表达对某些作品或思想的高度评价和持久认可。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提升语言的深度和广度。
1.
【恒】
(会意。金文,从心,从月,从二。“二”,表示天地。本义:永久,永恒)。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恒,常也。 、 《易·序卦传》-恒者,久也。 、 《易·系辞下传》-恒,德之固也。 、 《诗·小雅·小明》-无恒安处。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以求其恒。
【组词】
恒牙、 恒风、 恒舞、 恒制
2.
【典】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册”字,下面是大。本义:重要的文献、典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谓从册,从大,古文从古文册。-典,五帝之书也…庄都说,典,大册也。 、 《尔雅·释言》-典,经也。 、 《易·系辞》-不可为典要。 、 《左传·昭公十二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 《左传·昭公十五年》-司晋之典籍。 、 丘迟《与陈伯之书》-不远而复,先典攸高(重贵)。 、 《后汉书·张衡传》-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组词】
药典;字典;释典、 法典;佛典;引经据典;典志、 典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