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15:16: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5:16:17
源源不绝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水流不断”,比喻事物连续不断,持续产生或供应。这个成语强调的是连续性和无间断性。
“源源不绝”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其字面意义和现代使用基本一致。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等,已有类似表达,强调连续性和无间断性。
在**文化中,连续性和持久性被视为美德,因此“源源不绝”常用来形容积极的事物,如财富、灵感或人才的持续涌现。
这个词汇给人以积极、充满活力的感觉,联想到不断前进、持续发展的景象。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描述任何连续不断的事物,如学*、工作或生活中的持续进步。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灵感如泉水,源源不绝涌出心田。”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象征着源源不绝的生命力。结合音乐,可以联想到连续不断的旋律,给人以持续的动力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unceasing”或“continuous”,但“源源不绝”更强调连续性和无间断性。
“源源不绝”这个成语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广泛的应用场景,它不仅描述了事物的连续性,还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和态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文化深度。
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
甚么《启蒙画报》、《经国美谈》、《新小说》、《浙江潮》等书报差不多是~地寄来。
1.
【源】
(形声。从水,原声。“原”有表义作用,指水源。本义:水源,源泉。字本作“原”)。
同本义。
【引证】
《礼记·学记》-或源也,或委也。 、 《礼记·月令》-祈祀山川百源。 、 《礼记·礼乐志》-犹浊其源而求其清流。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组词】
源委、 源理
2.
【源】
(形声。从水,原声。“原”有表义作用,指水源。本义:水源,源泉。字本作“原”)。
同本义。
【引证】
《礼记·学记》-或源也,或委也。 、 《礼记·月令》-祈祀山川百源。 、 《礼记·礼乐志》-犹浊其源而求其清流。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组词】
源委、 源理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绝】
(会意。从糸(mì),表示与线丝有关,从刀,从卩(人)。表示人用刀断丝。本义:把丝弄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绝,断丝也。 、 《史记》-冠缨索绝。
【组词】
绝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