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3:37: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3:37:20
漏下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液体、气体或其他物质从容器或封闭空间中渗出或流出。基本含义可以理解为“泄漏”或“遗漏”。
“漏下”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漏”和“下”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漏”已有泄漏之意,“下”表示向下移动。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两个字结合形成了现在的含义。
在中国文化中,“漏下”常常与不完美、疏忽或意外联系在一起,有时也用来形容信息的泄露,这在社会交往中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漏下”这个词汇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或不愉快的情感反应,因为它通常与损失、破坏或隐私泄露相关。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水管漏下的情况,需要及时修理以防止进一步的损害。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漏下”来描绘夜晚的宁静:
月光漏下树梢, 洒在静谧的小径上, 星辰点点,如梦如幻。
在英语中,“漏下”可以对应为“leak out”或“drip down”,在不同文化中,这个概念都是普遍存在的,但具体的表达和使用场景可能有所不同。
“漏下”这个词汇在语言中具有明确的物理和隐喻意义,它在描述物质泄漏和信息泄露时非常有用。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相关概念,并在不同语境中灵活运用。
1.
【漏】
(形声。从水,屚(lòu)声。本义:漏壶的简称。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
同本义。
【引证】
《马稚暨妻张氏墓志》-漏尽钟鸣,箭驰风追。 、 《说文》。按:这就是铜壶滴漏的“漏”。-漏,以铜受水,刻节。 、 《文选·左思·魏都赋》-晷漏肃唱。 、 《华严经音义下引文字集略》-漏刻,谓以筒受水,刻节,昼夜百刻也。
【组词】
漏下、 漏永更长、 漏尽钟鸣、 漏夜、 漏板、 漏刻
2.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