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4:33: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4:33:51
词汇“[德类]”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没有找到确切的相关资料或定义。因此,我们无法提供关于该词汇的基本定义、语境分析、示例句子、同义词与反义词、词源与演变、文化与社会背景、情感与联想、个人应用、创造性使用、视觉与听觉联想以及跨文化比较的具体内容。
然而,如果我们从词汇的构成角度来分析,“德类”可以被理解为由“德”和“类”两个字组成。在中文中,“德”通常与道德、品德相关,而“类”则与种类、类别相关。因此,从字面组合来看,“德类”可能指的是某种与道德或品德相关的类别或类型。
由于缺乏具体的信息和使用实例,我们无法深入探讨该词汇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的重要性。如果您有更多的上下文信息或者是指特定的领域或语境中的词汇,请提供详细信息,以便进行更准确的分析和讨论。
1.
【德】
(形声。从彳(chì),惪(dé)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登高,攀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德,升也。 、 《易·剥》虞本。按,与剥庐对文。登也,升。君子以顺德,亦本字。-君子德车。
2.
【类】
(形声。从犬,頪(lèi)声。从“犬”,因犬种类最相似。本义:种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类,种类相似,惟犬最甚。 、 《韩非子·五蠹》-皆守株之类。 、 《荀子·王制》-无法者以类举。 、 、 《列子·仲尼》-其负类反伦,不可胜言也。 、 《孟子·梁惠王上》-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 《庄子·渔父》-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纸灰之类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