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1:45: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1:45:11
戒腊:这是一个术语,指的是僧侣出家后经过的年限。在中,僧侣每年都要进行一次“受戒”仪式,每经过一次这样的仪式,就称为增加一“腊”。因此,“戒腊”可以理解为僧侣的出家年数。
在文化中,“戒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不仅代表了僧侣的修行时间,也反映了他们的修行层次和资历。在文献、寺院管理、僧侣交流中,这个词汇经常被使用。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描绘僧侣的修行生活或表达对**文化的尊重。
同义词:出家年数、修行年限 反义词:无(因为这个概念在**中是独特的)
“戒腊”一词源自梵文,经过古代汉语的翻译和演变,成为现代汉语中的术语。它的使用一直与的传播和发展紧密相关。
在文化中,“戒腊”代表了僧侣的修行历程和精神成长。它不仅是个人修行的记录,也是社群中资历和地位的象征。
对于信仰**的人来说,“戒腊”可能带来一种敬畏和尊重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僧侣的苦行生活和对佛法的忠诚。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被普通人使用,但在参与活动或与徒交流时,了解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们的文化和信仰。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梭,戒腊增,心灯不灭,照古今天。”
想象一位老僧在静谧的寺院中,手持念珠,面带微笑,这种场景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戒腊”的深远意义。
在其他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戒腊”的概念,但类似的年龄和资历的概念在各种和社群中都存在。
“戒腊”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代表了时间,更代表了精神上的成长和修行。了解和尊重这个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文化。
1.
【戒】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戈”,下面象两只手(即“廾”)。两手持戈,表示戒备森严。本义:警戒,戒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戒,警也。 、 《诗·小雅·采薇》-岂不日戒。 、 《礼记·曾子问》-以三年之戒。 、 《左传·哀公元年》-基浇能戒之。 、 《国语·吴语》-息民不戒。 、 《庄子·养生主》-怵然为戒。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戒之慎勿忘。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知足以自戒。
【组词】
戒慎、 戒书、 戒旦、 戒守、 戒命、 戒戢、 戒诗
2.
【腊】
(形声。从肉,昔声。本义:干肉) 同本义。
【引证】
《广雅·释器》-腊,脯也。 、 《曷·噬》-噬腊肉。 、 《穆天子传》。注:“干鱼。”-鱼腊。 、 《仪礼·有司彻》。注:“腊为庶羞。”-无腊与肤。 、 《晋书·谢安传》-布千匹,腊五百斤。
【组词】
腊肉、 腊人
晒干;制成干肉。
【引证】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组词】
腊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