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1 13:33: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1 13:33:02
词汇“侍学”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侍学”可以理解为“侍奉学”或“在学中侍奉”的意思。这个词汇可能源自于古代对学者或文人的尊称,或者是指在学术环境中担任辅助角色的人。
“侍学”的字面意思是指在学*或学术环境中提供服务或辅助的人。这可能包括抄写员、助理、学徒等角色。
由于“侍学”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很少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找到一些关于学者或文人的辅助人员的描述,这些人可能会被称为“侍学”。
“侍学”的词源可能来自于古代对学者或文人的尊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可能已经大大降低。
在古代**,学者和文人是社会中的重要成员,他们的辅助人员可能会被称为“侍学”。这个词汇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学术和文化的尊重。
“侍学”这个词汇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学术环境和学者的生活,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感觉。
由于“侍学”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没有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将“侍学”融入到对古代学术环境的描绘中:
古卷泛黄,侍学笔下生辉,
墨香四溢,传承千年智慧。
“侍学”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书房,书架上摆满了古籍,一位学者在书桌前认真地研读,周围静谧而庄严。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侍学”的词汇,但类似的职业角色在不同文化中都有存在,如学徒、助理等。
“侍学”这个词汇虽然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学术和文化的尊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背景。
1.
【侍】
(形声。从人,寺声。本义:在尊长旁边陪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侍,承也。 、 《孝经》。郑注:“卑在尊者之侧为侍也。”-曾子侍。 、 《后汉书·邳彤传》。注:“有左右曹,入侍天子。故曰侍中。”-侍中。 、 《后汉书·朱穆传》。注:“秦官也。”-中常侍。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使侍人僚租告公。 、 《汉书·文帝纪》-遂即天子位,群臣以次侍。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侧耳以请。
2.
【学】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学,识也。 、 《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 、 《礼记·文王世子》-念终始典于学。 、 《尚书大传》-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 、 《庄子·庚桑楚》-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 、 《后汉书·列女传》-远寻师学。 、 《论语》-学而时习之。 、 清·刘开《问说》-学即继以问也。
【组词】
学书、 学学乖、 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 学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