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8:54: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8:54:09
词汇“凶放”在中文中并不常见,也没有明确的标准定义。根据字面意思,“凶”通常指凶猛、凶恶、不吉利等负面含义,而“放”则有释放、放任、放纵等含义。将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可能会产生一些负面的联想,比如放纵凶猛的行为或态度。
由于“凶放”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的基本含义可能需要根据具体语境来解释。在某些情况下,它可能指的是一种放任或放纵的凶猛行为或态度。
由于“凶放”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可能会创造性地使用这个词汇来描述某种极端或危险的行为。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会被使用,因为它缺乏明确的定义和普遍的认知。
由于“凶放”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以下例句可能需要创造性的解释:
同义词:凶猛、凶恶、放纵 反义词:温和、克制、收敛
由于“凶放”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可能没有明确的历史记录。这个词可能是由“凶”和“放”两个字组合而成的,用于描述某种极端或危险的行为。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凶放”可能被用来描述某种极端或危险的行为,尤其是在描述暴力或危险情境时。
“凶放”这个词汇可能会引起负面情感,如恐惧、不安或厌恶。它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暴力、危险或不稳定的情境。
由于“凶放”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创造性地使用“凶放”这个词汇来描述某种极端或危险的行为,例如:
结合图片或视频,可以想象一个充满暴力或危险情境的画面,如一群人在激烈争吵或打斗,表现出凶放的态度。
由于“凶放”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存在。
“凶放”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的含义和使用可能需要根据具体语境来解释。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常用词汇更为重要,而“凶放”这类词汇可能在特定情境下才会被使用。
1.
【凶】
(指事。小篆字形,“凵”象地陷形,读kǎn。“乂”表示这里可陷人。“兇”是会意字,从儿(人),在凶下。本义:不吉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凶,恶也。象地穿交陷其中也。 、 《尔雅》-凶,咎也。 、 《易·系辞》-吉凶者,言乎其得也。 、 《书·洪范》-一曰凶短折。 、 《诗·小雅·十月之交》。笺:“告天下以凶亡之徵也。”-日月告凶。 、 《楚辞·卜居》-“此孰吉孰凶?”
【组词】
凶兆、 凶宿、 吉凶未卜;凶星
2.
【放】
(形声。从攴(pū),方声。本义:驱逐,流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放,逐也。 、 《楚辞·悲回风》-见伯夷之放迹。 、 刘向《列女传》-卿大夫外淫者放。 、 《虞书》-放驩兜于崇山。 、 《周礼·大司马》-放弑其君则残之。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放其大夫。 、 《战国策·齐策》-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