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0:24: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0:24:46
“拍手拍脚”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双手拍击手掌,双脚拍击地面。基本含义是指非常高兴、兴奋或表示赞同、支持时的一种身体动作。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的情绪非常激动,以至于不由自主地做出拍手和拍脚的动作。
在文学作品中,“拍手拍脚”常用来描绘人物在获得胜利、听到好消息或观看精彩表演时的反应。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对某事的极度赞同或兴奋。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行为学,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分析人的情绪反应和行为模式。
同义词:欢呼雀跃、兴高采烈、手舞足蹈
反义词:垂头丧气、愁眉苦脸、闷闷不乐
“拍手拍脚”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直接,源自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动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和口语中,用以形容人的情绪反应。
在**文化中,拍手和拍脚通常是积极的身体语言,表示赞同、支持和喜悦。在社会交往中,这个成语也常用来形容人们对某事的集体反应,如在会议、演讲或表演中。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是一种积极、欢快的情感反应。它让我联想到人们在庆祝、欢呼时的场景,充满了活力和正能量。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有一次观看了一场精彩的音乐会,观众们在表演结束时拍手拍脚,场面非常热烈。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当晨曦初露,鸟儿拍手拍脚,
唤醒沉睡的大地,带来新的希望。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群人在欢呼时的场景,拍手拍脚的动作充满了活力。结合音乐,可以想象一首欢快的乐曲,伴随着人们的拍手声和脚步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lapping hands and stomping feet”,虽然不如汉语成语简洁,但传达的意思相似。
“拍手拍脚”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形象和生动的表达方式,能够准确地传达人的情绪反应。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能够帮助我更好地描述和理解人们的情感状态。
贾子猷更拍手拍脚的说道:‘……几时才能够到上海去逛一趟,见见什面,才不负此一生呢。’
1.
【拍】
(形声。从手,白声。本义:拍击)。
同本义。
【引证】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举手拍鞍马。
【组词】
拍浮、 拍肩、 拍惜、 拍张、 拍球;拍台拍凳
2.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
3.
【拍】
(形声。从手,白声。本义:拍击)。
同本义。
【引证】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举手拍鞍马。
【组词】
拍浮、 拍肩、 拍惜、 拍张、 拍球;拍台拍凳
4.
【脚】
传统戏曲中的人物类型。
【引证】
《说文》-崛,山短高也。 、 《埤苍》-崛,特立也。 、 张衡《西京赋》-神明崛其特起。 、 《文选·扬雄·甘泉赋》-洪台崛其独出兮。
【组词】
脚儿、 脚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