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2:37: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37:50
“意气高昂”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人的意志和精神状态非常振奋、昂扬。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表现出积极向上、充满斗志的态度。
“意气高昂”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汉语中对于精神状态描述的传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特定的语境中仍然保持着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在**文化中,强调坚韧不拔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一直被推崇。因此,“意气高昂”这样的词汇在描述英雄人物或集体精神时尤为常见,反映了社会对于正面精神力量的追求和赞扬。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的,它让人联想到阳光、希望和力量。在使用这个词汇时,人们往往会感受到一种鼓舞和激励,它能够激发人们的斗志和决心。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团队项目中遇到困难时,看到团队成员意气高昂的态度,这让我深受感动,并激励我也保持积极的态度,最终我们共同克服了困难。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晨曦初照,意气高昂,心随风起,志在四方。”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群人在阳光下昂首阔步的场景,音乐上可以联想到激昂的进行曲,视频中可以是**员在赛场上奋力拼搏的画面。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pirited”或“full of spirit”,虽然不完全等同,但都传达了一种积极、充满活力的状态。
“意气高昂”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库,也让我在描述积极精神状态时有了更多的选择。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这个词汇的多维含义和应用场景,这将有助于我在未来的交流和写作中更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经过三个月的集训,国家女篮~严阵以待,准备迎战欧洲强队。
1.
【意】
(会意。从心从音。本义:心志。心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意,志也。 、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心之所谓意。 、 《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汉·贾谊《过秦论》-通其意。 、 晋·陶渊明《饮酒》-中有真意。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不快我意。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无意则已。 、 《齐民要术》-蔡伦立意造纸。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其意深长。
2.
【气】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气,云气也。 、 《礼记·月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 、 《考工记·总目》-地有气。 、 《史记·项羽本纪》-望其气。 、 、 清·方苞《狱中杂记》-窗以达气。
【组词】
气朔、 气祲、 气纬、 气晕
3.
【高】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楼台重叠之形。汉字部首之一。从“高”的字多与高大或建筑有关。本义:离地面远;从下向上距离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高,崇也,像台观高之形。 、 《易·说卦》传-巽为高。 、 《礼记·乐记》-穷高极远,而测深厚。 、 《荀子·劝学》-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 《战国策·魏策》-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 曹植《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 《孟子·公孙丑下》-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 清·姚鼐《登泰山记》-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组词】
高平、 高丘、 高坛、 高燥
4.
【昂】
(形声。从曰,卬声。本义:仰起,抬起)。
同本义。
【引证】
明·魏学洢《核舟记》-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 《乐府诗集·柳树得春风》-柳树得春风,一低复一昂。
【组词】
昂首、 昂首挺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