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8:22: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8:22:40
孀孀(shuāng lí)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指寡妇,即丈夫去世后未再婚的女性。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更多出现在古典文学或历史文献中。
孀孀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孀”字本身就有寡妇的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寡妇”来表达相同的意思。
在**传统文化中,孀孀常常被赋予贞节和守节的象征意义。古代社会对寡妇的期望较高,希望她们能够守节不再婚,这种观念在现代社会已经逐渐淡化。
孀孀这个词汇带有一种哀伤和孤独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失去伴侣的痛苦和生活的艰辛。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接触到“孀孀”这个词汇,但在阅读古典文学或历史文献时,可能会频繁遇到。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孀孀”来营造一种古典和哀伤的氛围:
月下孀孀独倚栏, 泪痕犹湿旧时衫。 春风不解离人恨, 吹落梨花满地残。
孀孀这个词汇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妇女孤独的身影,以及与之相关的古典音乐或戏曲中的哀伤旋律。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中的“widow”,也有类似的词汇来指代寡妇,但文化背景和使用情况可能有所不同。
孀孀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演变和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