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16: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16:48
词汇“望梅阁老”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的文学作品,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望梅阁老”字面意思是指望着梅树的阁楼中的老人。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虽然身处困境,但仍然怀有希望,或者形容人虽然年老,但精神矍铄,心态年轻。
“望梅阁老”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宋代文学作品中,后来逐渐被广泛使用,成为描述老年人积极生活态度的常用语。
在**传统文化中,老年人被赋予了智慧和尊严的象征,这个成语也体现了对老年人的尊重和赞美。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那些不畏年老,依然保持乐观和活力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我敬佩的老年人,他们虽然年纪大了,但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望梅阁老心不老,岁月悠悠志未消。”
想象一个老人站在阁楼上,望着远处的梅树,背景音乐是悠扬的古琴声,这样的场景给人以宁静和希望的感觉。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ilver-haired optimist”(银发乐观者),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积极老年形象是相似的。
“望梅阁老”这个成语不仅是对老年人的赞美,也是对积极生活态度的肯定。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文化底蕴。
望梅阁老无妨渴, 画饼尚书不救饥。
1.
【望】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臣”象眼睛,下面是“壬”(tǐng)。象一个人站在土地上远望。小篆又加“月”字,表望的对象。本义:远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字疑当训远视也。-望,出亡在外望其还也。 、 《玉篇》-望,远视也。 、 《礼记·内则》。注:“望视,远视也。”-豕望视而交睫腥。 、 《庄子·胠箧》-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 、 《庄子·天运》-望之而不能见也,逐之而不能及也。 、 《荀子·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韩非子·喻老》-扁鹊望桓侯。 、 唐·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 、 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风烟望五津。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潭西南而望。
【组词】
望台、 望楼、 望阙、 望乞、 望国、 望睹、 望乡、 望祭、 望拜、 望祀、 望眼
2.
【梅】
(形声。从木,每声。本义:楠木)。
同本义。
【引证】
《山海经·中山经》-其木多梅梓。 、 《诗·秦风·终南》-有条有梅。 、 《诗·陈风·墓门》。按,子青不可食。-墓门有梅。
3.
【阁】
(形声。从门,各声。本义:古代放在门上用来防止门自合的长木桩)。
门限。
【引证】
《说文》-閣,所止扉也。门开则旁有两长橜杆辂之,止其自阖也。 、 《左传》。-高其闬阁。 、 《尔雅》。郝懿行疏:“此阁以长木为之,各施于门扇两旁,以止其走扇。”-所以止扉谓之阁。
4.
【老】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一个手里拿着拐杖的老人形。本义:年老,衰老)。
五十至七十岁的高龄。
【引证】
《说文》-老,考也。七十曰老。 、 《礼记·曲礼》-七十以上曰老。 、 《国语·吴语》。注:“六十曰耆,七十曰老。”-有父母耆老而无昆弟者以告。 、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注:“六十称耋,七十称老。”-使帅一二耋老而绥焉。 、 《楚辞·离骚》-老冉冉其将至兮。 、 《管子·海王》注-六十以上为老男,五十以上为老女。 、 《后汉书》-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组词】
老钝、 老家人、 老院子、 老丹青、 老行、 老姐、 老杜、 老羸、 老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