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2:40: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40:13
“嗣袭”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嗣”和“袭”。字面意思是指继承和接替,通常用来描述家族中后代继承前代的位置、地位、财产或称号。在古代,这个词尤其指帝王或贵族家族中的继承制度。
在文学作品中,“嗣袭”可能用来描述历史**或家族传奇,强调传统的延续和责任的传递。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家族企业、遗产或继承权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历史学,这个词用于描述继承法或历史上的继承制度。
同义词:继承、接班、承袭 反义词:开创、创新、废除
“嗣”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原意为子孙,后代。“袭”字古时意为穿衣,引申为接替、继承。两个字合起来,“嗣袭”强调的是一种连续和接替的关系,这在古代社会尤其重要,因为继承制度关系到家族和社会的稳定。
在**传统文化中,家族观念深厚,嗣袭制度体现了对家族血脉和财产的重视。这种制度在历史上对社会结构和权力分配有着深远的影响。
“嗣袭”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责任、传统和家族荣誉。它可能唤起对过去时代的怀旧情感,也可能引发对现代社会继承问题的思考。
在个人生活中,如果涉及到家族企业的继承,这个词可能会被用来讨论和规划未来的方向。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梭,嗣袭的不仅是财富,更是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视觉上,“嗣袭”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家族的徽章或家谱,听觉上可能让人想起庄重的家族会议或传统的继承仪式。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如“inheritance”或“succession”也有类似的含义,但具体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可能有所不同。
“嗣袭”这个词深刻反映了传统社会对继承和连续性的重视。在现代社会,虽然继承制度有所变化,这个词仍然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价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嗣袭”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和传承文化传统。
1.
【嗣】
(形声。从册,从口,司声。册,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的文书。口,下令。甲骨文从大,从子,从册,会意。大子,即嫡长子。本义:诸侯传位给嫡长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嗣,诸侯嗣国也。 、 《书·舜典》-舜让于德,弗嗣。 、 《书·舜典序》-将使嗣位。
【组词】
嗣王、 嗣君、 嗣主、 嗣位、 嗣皇、 嗣圣、 嗣临
2.
【袭】
(形声。从衣,从两“龙”(tà)省声。本义:死者穿的衣服,衣襟在左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凡敛死者,左衽,不纽。-袭,左衽袍也。 、 《仪礼·士丧礼》。郑玄注:“袭事,谓衣服也。”-陈袭事于房中,西领南上,不綪。
【组词】
袭衣、 袭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