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7:05: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7:05:47
气咻咻 是一个汉语词汇,形容人因为生气、激动或紧张而呼吸急促、气喘吁吁的样子。这个词汇通常用来描述人的情绪状态,尤其是负面情绪。
“气咻咻”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气”(呼吸、情绪)和“咻咻”(形容声音或状态)组成。在古代汉语中,类似的表达方式已经存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频率和语境有所变化。
在**文化中,情绪的表达往往受到一定的社会规范约束,因此“气咻咻”这样的词汇在描述情绪时,可能带有一定的负面色彩,暗示情绪失控或不适当。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联想到的是紧张、不安或愤怒的情绪。在表达时,使用这个词汇可以有效地传达出强烈的情绪状态。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某人因为某事非常生气或紧张,我可能会用“气咻咻”来形容他们的状态,以此来表达他们的情绪激动。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深人静,月色朦胧,他气咻咻地走在无人的街道上,心中的怒火如同夜空中的星辰,闪烁不定。”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因为愤怒而面部通红,呼吸急促的样子。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急促的呼吸声或心跳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anting with anger”或“breathing heavily in anger”,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情绪状态相似。
“气咻咻”这个词汇在描述情绪状态时非常生动和形象,能够有效地传达出人的情绪激动。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情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1.
【气】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气,云气也。 、 《礼记·月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 、 《考工记·总目》-地有气。 、 《史记·项羽本纪》-望其气。 、 、 清·方苞《狱中杂记》-窗以达气。
【组词】
气朔、 气祲、 气纬、 气晕
2.
【咻】
嘘气;喘气。
【引证】
清·黄遵宪《纪事》-众口同一咻。
【组词】
咻气
形容喘气声或某些动物的叫声 。一般叠用。
【引证】
苏轼《江上值雪》-草中咻咻有寒兔,孤隼下击千丈驰。
【组词】
咻咻
3.
【咻】
嘘气;喘气。
【引证】
清·黄遵宪《纪事》-众口同一咻。
【组词】
咻气
形容喘气声或某些动物的叫声 。一般叠用。
【引证】
苏轼《江上值雪》-草中咻咻有寒兔,孤隼下击千丈驰。
【组词】
咻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