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7 04:09: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04:09:47
“枳首”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枳树的树头或树冠。在古代文献中,有时也用来比喻人的头部或首领。
在文学作品中,“枳首”可能被用来形容树木的茂盛或高大,如“枳首参天”。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如园艺或植物学,可能会提及。
“枳首”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枳”指的是一种植物,而“首”通常指头部或顶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范围可能有所变化,但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树木常常被赋予象征意义,如长寿、坚韧等。因此,“枳首”可能在某些文学作品中被用来象征某种特定的品质或状态。
“枳首”这个词可能给人一种古老、沉稳的感觉,联想到自然界的宁静与和谐。它可能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经常使用“枳首”这个词,但在描述自然景观或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时,可能会遇到并理解其含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枳首之下,岁月静好,时光如梦,绿意盎然。”
想象一片枳树林,枳首参天,风吹过时,树叶沙沙作响,这种景象和声音可能给人一种宁静和安详的感觉。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枳首”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树冠”或“树梢”在多种语言中都存在。
“枳首”这个词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蕴含了丰富的自然和文化意义。了解和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的语言表达,增加对自然美的感知和欣赏。
1.
【枳】
枸橘,又称“臭橘”。
【引证】
《说文》-枳木似橘。从木,只声。 、 《礼记·明堂位》。注:“椇之言枳椇也。谓曲桡之也。”-殷以椇。 、 《后汉书·冯衍传》。注:“枳,芬木也。”-楗六枳而为篱兮。 、 《周礼·考工记·序宫》-橘逾淮而北为枳。
一种耐寒的中国落叶橘树,有三小叶的叶片,果实小有芳香,很酸。广泛栽种作为观赏叶或作为绿篱,尤其作为砧木以芽接各种食用的柑桔。
2.
【首】
(象形。金文字形,上面是头发和头皮,用以表示头盖;下面是眼睛,用以代表面部。本义:头)。
同本义。
【引证】
《汉书·天文志》-首,阳也。 、 《楚辞·九歌·国殇》-首身离兮心不惩。 、 《诗·卫风·伯兮》-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 《诗·邶风·静女》-搔首踟蹰。 、 《战国策·燕策》-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 《聊斋志异·狼三则》-以刀劈狼首。
【组词】
昂首;叩首;搔首;首功、 首虏、 首枕其股、 首丘、 首身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