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52: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52:02
词汇“[圮缺]”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可能源自古代文献或文学作品。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圮缺”字面意思是指建筑物或物品的破损、缺失。其中,“圮”意为倒塌、毁坏,“缺”意为不完整、缺失。
在文学作品中,“圮缺”常用来形容古迹、建筑或物品的破败状态,带有一定的历史感和沧桑感。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使用,因为它过于文雅和生僻。在专业领域,如考古学、建筑学中,可能会用到类似的词汇来描述具体的损坏情况。
“圮缺”一词可能源自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破损”、“残缺”等词汇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在**传统文化中,古迹和文物的圮缺往往被赋予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传承意义。人们通过修复和保护这些圮缺的遗迹,来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
“圮缺”一词给人以沧桑、历史的联想,它让人想到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带有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怀旧的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很少用到,但在参观古迹或阅读历史文献时,可能会遇到这个词汇,从而加深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在创作诗歌或故事时,可以运用“圮缺”来营造一种古朴、沧桑的氛围,例如: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组合词汇来实现,例如英语中的“ruined”和“missing”。
“圮缺”是一个富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能够丰富语言的表达,增加文学作品的深度和韵味。在学*语言和文学时,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提升语言的细腻度和表达的丰富性。
1.
【刓】
(形声。从刀,元声。本义:削去棱角)。
同本义。
【引证】
《广雅·释诂一》-刓,断也。 、 《史记·郦生贾陆传》-刻印刓而不能授。 、 《汉书·韩信传》-刻印刓忽不能予。
【组词】
刓剔
2.
【缺】
(形声。从缶(fǒu),夬(guài)声。缶,瓦器。“夬”也有表意作用。水缺为“决”,玉缺为“玦”,器缺为“缺”,都有破损之意。本义:器具破损) 同本义。引申为缺漏而不完整。
【引证】
《说文》-缺,器破也。 、 《庄子·秋水》-入休乎缺甃之崖。 、 《汉书·艺文志》-周室既微,载籍残缺。 、 《诗·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
【组词】
墙缺了一块;缺落、 缺啮、 缺坏、 缺触、 缺唇、 缺圮
短少;缺乏。
【引证】
《汉书·司马相如传下》-缺王道之仪。 、 清·袁枚《祭妹文》-于此微缺然。
【组词】
缺盐;缺油;缺员;缺这少那;缺人;缺月、 缺势、 这本书缺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