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3:47: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3:47:52
时耗: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时间的消耗”,通常用来描述完成某项任务或活动所需要的时间长度。它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被占用的情况。
时耗这个词是由“时”和“耗”两个字组合而成。在古代汉语中,“时”指的是时间,“耗”则有消耗、耗费的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用来描述时间的消耗,特别是在现代汉语中,它被广泛用于各种语境。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时耗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人们越来越注重效率和时间管理,因此,时耗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时耗这个词可能会引起一些负面情感,如焦虑、不耐烦或压力,因为它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可能的效率低下。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它也可能被用来表达对某项活动或任务的重视和投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使用“时耗”这个词来评估和规划我的时间。例如,当我计划一个项目时,我会考虑各个阶段的时耗,以确保项目能够按时完成。
诗歌:
在时间的河流中,
时耗如沙,悄然流逝。
每一刻的投入,
都是对未来的承诺。
视觉联想:想象一个沙漏,沙子缓缓流下,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时耗。 听觉联想:钟表的滴答声,提醒我们时间的流逝和时耗的重要性。
在英语中,与“时耗”对应的词汇可能是“time consumption”或“time-consuming”。这些词汇在英语中的使用情况与汉语中的“时耗”相似,都强调了时间的消耗和效率。
时耗这个词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和评估时间的价值,还促使我们更加注重效率和时间管理。通过深入学习和分析“时耗”,我更加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并在我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更加灵活地运用这个词。
1.
【时】
(形声。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季度;季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时,四时也。 、 《释名》-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 、 《左传·桓公六年》。注:“春夏秋也。”-谓其三时不害。 、 《孟子·篇叙》。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三时者,成岁之要时。又,天时不如地利。 、 《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 、 《左传·闵公二年》-时事之征也。 、 《管子·山权数》-时者,所以记岁也。 、 《淮南子·天文》-四时者,天之吏也。 、 《尔雅·释天》。注:“道光照也。”-四时和谓之宝烛。 、 《书·尧典》。马注:“羲和四子掌四时。”-敬授人时。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左传·桓公六年》-谓其三时(指春夏秋)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组词】
时气、 时若、 时食、 时耕、 时夏、 时暑、 时景、 时禽、 时享、 时序、 时祀、 时田、 时令病、 时衣、 时芳
2.
【耗】
(形声。从耒(lěi),毛声。本义:一种稻子)。
消息;音信。
【引证】
李商隐《即日》-赤岭久无耗,鸿门犹合围。
【组词】
耗音、 耗问、 耗息、 恶耗,凶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