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2:59: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2:59:51
词汇“比玉”在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或常用词汇。从字面意思来看,“比”通常表示比较或比喻,“玉”则指一种珍贵的石头,常用来象征美好、纯洁和高贵。因此,“比玉”可以理解为比喻某物或某人如同玉一样珍贵或美好。
由于“比玉”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比”和“玉”两个字组合而成,用以比喻。
在**文化中,玉一直被视为吉祥、美好的象征,因此“比玉”在强调某物或某人的美好和珍贵时,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比玉”来形容一个非常珍贵的朋友或一件特别有价值的物品。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写:“她的笑容,比玉还要温暖,照亮了我心中的每一个角落。”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比玉”的词汇,但类似的比喻如“比金子还要珍贵”在多种语言中都存在。
“比玉”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比喻词汇,虽然在日常交流中不常见,但在文学和特定语境中,它可以有效地传达某物或某人的珍贵和美好。在学*汉语时,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深度。
1.
【比】
(会意。从二匕,匕亦声。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步调一致,比肩而行。它与“从”字同形,只是方向相反。《说文》:“二人为从,反从为比。”本义:并列;并排)。
同本义。
【引证】
《诗·小雅·六月》-比物四骊。 、 《尔雅·释鸟》-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 、 《史记·天官书》-危东六星,两两相比曰司空。 、 《周礼·世妇》。注:“次也。”-比其具。 、 《周礼·田仆》-及献比禽。 、 《孟子·滕文公上》-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 、 《战国策·燕策》-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 、 《聊斋志异·促织》-纳比笼中。
【组词】
比肩、 比物、 比集、 比缀
2.
【玉】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根绳子,串着一些玉石。“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 、 《礼记·曲记》。疏:“玉谓佩也。”-君无故玉不去身。 、 《虞书》。郑注:“执之曰瑞,陈列曰玉。”-五玉。 、 《周礼·王府》-王齐则共食玉。 、 《书·洪范》-惟辟玉食。 、 《左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组词】
玉情儿、 玉墀、 玉阙、 玉虚、 玉树、 玉砚、 玉雕、 玉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