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2:19: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2:19:14
普法: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普及法律知识。它指的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向公众传播法律知识,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遵守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普法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
同义词:
反义词:
普法这个词汇在**主要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逐渐流行起来的,随着法治社会的建设,普法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活动。它的词源可以追溯到“普及”和“法律”两个词汇的结合,强调了法律知识的广泛传播和教育。
在**,普法活动通常与政府的法治宣传相结合,旨在构建和谐社会,减少法律纠纷。它反映了社会对法治的重视和对公民法律素养的期待。
普法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的,因为它关联到法律的公正性和保护公民权益的功能。它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法律的权威、秩序和安全感。
在日常生活中,普法可能体现在参与社区的法律咨询活动,或者在家庭中讨论法律问题,以提高家庭成员的法律意识。
在诗歌中,普法可以被用来象征光明和正义:
法律的光芒照亮黑暗, 普法的声音响彻心田。 每一颗心,每一双眼, 都在法律的指引下,找到方向。
普法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法律讲座的场景,或者是法律宣传视频中的解说声音,这些都与法律知识的传播和教育相关。
在不同文化中,普法的目的和方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一些西方国家,普法可能更多地通过电视节目、网络视频等形式进行,而在一些发展**家,普法可能更多依赖于社区活动和学校教育。
普法是一个重要的词汇,它不仅关乎法律知识的传播,也关系到公民的法律素养和社会的法治进程。在个人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普法这个词汇,有助于提升对法律和社会正义的认识。
1.
【普】
(会意兼形声。小篆字形,从日,从并。“并”亦可以看作声。“普”是二人并排站着。本义:日无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徐锴注:“日无光,则近远皆同。”-普,日无色也。
2.
【法】
(会意。从“水”,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从“廌”(zhì),即解廌,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说,它能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它能用角去触理曲的人。基本义:刑法;法律;法度)。
同基本义。
【引证】
《说文》-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会意。 、 《易·蒙》-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 《书·吕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 、 《盐铁论·诏圣》-法者,刑罚也。所以禁强暴也。 、 《管子·心术》-杀戮禁诛谓之法。 、 《大戴礼记》-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 、 《史记·陈涉世家》-失期,法当斩。 、 《吕氏春秋·察今》-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度则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