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6:09: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6:09:04
“堂堂”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宏伟、庄严、正大光明的样子。它通常用来形容人的仪表、风度或者事物的规模、气势。
在文学作品中,“堂堂”常用来形容英雄人物的气概,如“堂堂正正”形容人的行为光明磊落。在口语中,它可以用来夸赞某人的外表或举止,如“他长得堂堂正正的”。在专业领域,如建筑学,“堂堂”可以形容建筑的宏伟壮观。
“堂堂”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原意是指宫殿的宏伟。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扩展到形容人的仪表和风度,以及事物的规模和气势。
在**传统文化中,“堂堂”常与儒家思想中的“正直”、“光明”等价值观相联系,强调人的行为应当光明磊落,符合社会道德规范。
“堂堂”一词给人以正面、积极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正直、庄严和力量。它能够激发人们对正义和崇高的追求。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用“堂堂”来形容一位老师的教学风格,他的课堂总是充满激情和力量,让学生们深受感染。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堂堂的日出,照亮了希望的道路,每一缕光芒都是前进的指引。”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座宏伟的宫殿,或者一位身着正装的领导人,给人以庄严的感觉。听觉上,可以联想到雄壮的交响乐,增强“堂堂”的气势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majestic”或“imposing”,它们也有宏伟、庄严的含义,但在使用上可能略有不同,更侧重于形容自然景观或建筑。
“堂堂”是一个富有力量和正能量的词汇,它在汉语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堂堂”可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使表达更加生动和有力。
1.
【堂】
(形声。从土,尚声。“尚”有“高”义。本义:殿堂。高于一般房屋,用于祭献神灵、祈求丰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古曰堂,汉以后曰殿。古上下皆称堂,汉上下皆称殿。至唐以后,人臣无有称殿者矣。”-堂,殿也。 、 《说文古本考》-殿,堂之高大者也。 、 《书·顾命》-立于西堂。 、 礼记·檀弓》。注:“堂形四方而高。”-吾见封之若堂者矣。 、 《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燕坐于华堂之上。 、 明·刘基《卖柑者言》-观其坐高堂。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华堂旅会。
【组词】
堂上、 堂下、 堂宇、 堂事、 堂阶、 堂阁、 堂廉
2.
【堂】
(形声。从土,尚声。“尚”有“高”义。本义:殿堂。高于一般房屋,用于祭献神灵、祈求丰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古曰堂,汉以后曰殿。古上下皆称堂,汉上下皆称殿。至唐以后,人臣无有称殿者矣。”-堂,殿也。 、 《说文古本考》-殿,堂之高大者也。 、 《书·顾命》-立于西堂。 、 礼记·檀弓》。注:“堂形四方而高。”-吾见封之若堂者矣。 、 《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燕坐于华堂之上。 、 明·刘基《卖柑者言》-观其坐高堂。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华堂旅会。
【组词】
堂上、 堂下、 堂宇、 堂事、 堂阶、 堂阁、 堂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