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4:32: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4:32:52
伤势 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指身体受到的伤害程度或状况。它通常用于描述因事故、战斗、疾病或其他原因导致的身体损伤。
“伤势”一词源于汉语,由“伤”和“势”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伤”指身体受到的伤害,“势”指状态或程度。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两个字结合形成了描述伤害程度的词汇。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伤势”可能带有不同的情感色彩。例如,在强调个人英雄主义的文化中,轻伤不下火线的描述可能会被赞扬,而在注重人道主义的社会中,对伤势的关注和救治则更为重要。
“伤势”这个词往往让人联想到痛苦、脆弱和需要关怀。它可能唤起人们对受伤者的同情和关心,也可能让人反思伤害的根源和预防措施。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目睹过一次交通事故,当时我帮助了一位伤势较轻的受害者,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伤势”这个词的实际意义和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伤势”:
夜幕下,他的伤势如月光般苍白, 每一道痕迹,都是无声的哀歌。
看到“伤势”这个词,我可能会联想到医院白色的墙壁和消毒水的气味,听到救护车的警报声和医生冷静的指令。
在英语中,“伤势”可以对应为“injury”或“wound”。不同文化对伤势的处理和看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普遍都强调及时和有效的医疗干预。
“伤势”是一个描述身体损伤程度的重要词汇,它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对于准确表达和理解相关情境至关重要。在我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伤势”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描述身体损伤的相关情况。
1.
【伤】
(形声。从人,塲(shāng)省声。本义:皮肉破损处;创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伤,创也。 、 《礼记·月令》。注:“创之浅者曰伤。”-命理瞻伤。 、 《左传·襄公十七年》-以杙抉其伤。 、 《左传·哀公元年》-无面伤。 、 《庄子·徐无鬼》-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斵之,尽垩而鼻不伤。 、 《庄子·人间世》-咶其叶,则口烂而受伤。 、 《荀子·正论》-则援剑戟而逐之,不避死伤。 、 清·方苞《狱中杂记》-其伤于缚者,即幸留,病数月乃瘳。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城中死伤日积,巷哭声相闻。
【组词】
枪伤;两虎相斗,必有一伤;负伤;轻伤;重伤;遍体鳞伤;死伤;刀伤;烧伤,灼伤;烫伤;冻伤
2.
【势】
(形声。从力,埶(yì)声。本义:权力;权势)。
同本义。
【引证】
《史记·货殖列传序》-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 、 《明史·海瑞传》-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
【组词】
势家、 失势、 权势、 势子、 势利、 势任、 势利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