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6:10: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6:10:17
客难(kè nán)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客人的困难”或“来宾的难题”。在古代文学中,它常常指的是客人对主人的提问或难题,用以考验主人的智慧或学识。
在文学作品中,客难常用于描述一种智力的较量,如《战国策》中的“客难”章节,描述了客人对主人的提问。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常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文学研究中,它可能被用来讨论古代的辩论或问答形式。
客难一词源自古代**的文化传统,特别是在战国时期,各国之间常有智者以提问的方式来考验对方的智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范围逐渐缩小,主要在文学和历史研究中使用。
在古代,客难**是一种常见的文化现象,它体现了当时社会对智慧和学识的重视。这种形式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礼仪和交往方式。
客难这个词给人一种智力的挑战和文化的深度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的风雅和智慧的较量。
在现代生活中,客难的概念可以应用于各种智力游戏或辩论比赛中,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客难来描绘一种智力的较量:
客来难问,智者答, 言语之间,显才华。
客难可以联想到古代文人的画像,或是古代辩论的场景,给人一种古典和智慧的感觉。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智力挑战可以与古希腊的哲学辩论相比较,如苏格拉底式的提问。
客难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体现了古代*的文化特色,也展示了人类对智慧和学识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
1.
【客】
(形声。从宀(mián),表示与家室房屋有关,各声。本义:寄居;旅居,住在异国他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字从各,异词也。故自此托彼曰客。引申之曰宾客。”-客,寄也。 、 唐·李朝威《柳毅传》-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 、 徐光启《甘薯疏序》-客莆田徐生为予三致其种,种之生且蕃。 、 白居易《雨夜有念》-吾兄寄宿州,吾弟客东川。
【组词】
客边、 客纲客纪、 客寄
2.
【难】
灾难;祸害,人为而产生的祸害。
【引证】
《孙子·谋攻》-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 《资治通鉴》-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 诸葛亮《出师表》-危难之间。 、 《国语·晋语》-以免于难。 、 《资治通鉴》-芟夷大难。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故及于难。
【组词】
排难解纷;苦难、 逃难、 落难、 蒙难、 罹难、 避难
兵难,指反抗或叛乱。
【引证】
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组词】
发难、 首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