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57: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57:35
“唱白脸”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在戏曲中扮演正直、善良的角色,通常是指扮演正面人物。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汇被引申为在现实生活中扮演和善、友好、正面的角色,与“唱黑脸”相对,后者指扮演严厉、批评或负面的角色。
在文学作品中,“唱白脸”常用来形容某人在团队或家庭中扮演调解、和解的角色,以温和的态度处理问题。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描述某人在社交场合中表现得友好、亲切。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心理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分析领导或咨询师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的策略。
“唱白脸”源自**传统戏曲,其中“白脸”通常代表正直、忠诚的角色。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用以描述在各种社交和职业场合中扮演正面角色的人。
在文化中,“唱白脸”与“唱黑脸”的对比体现了人处理人际关系的智慧,即在不同的情境下采取不同的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沟通效果。这种策略在**的家庭、工作和社会生活中非常常见。
这个词汇给人以温暖、和谐的情感联想,它让人想到那些在困难时刻给予支持和安慰的人。在表达中,使用“唱白脸”可以传达一种积极、建设性的态度。
在团队项目中,我曾扮演过唱白脸的角色,通过耐心倾听和温和的建议,帮助团队成员解决了许多分歧,最终促进了项目的顺利进行。
在诗歌中,可以将“唱白脸”融入描述和谐社会的意象中:
在这片土地上,我们唱白脸,
用温柔的手抚平每一道伤痕,
让爱与理解成为我们的歌。
想象一幅画面:在一个温馨的家庭聚会中,一位**以和蔼的笑容和温和的话语,化解了年轻一代的争执。这种场景让人联想到和谐与安宁。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laying the good cop”,这与“唱白脸”有相似的含义,即在处理问题时采取友好、和解的态度。
“唱白脸”这个词汇不仅体现了中华文化中的人际交往智慧,也反映了在现代社会中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有效策略。通过学*和应用这个词汇,我更加意识到在沟通中采取积极、建设性态度的重要性。
1.
【唱】
(形声。从口,昌声。“唱”字经传以“倡”为之。本义:领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唱,导也。 、 《左传·昭公十六年》注-取其唱予和女。 、 《荀子·乐论》-唱和有应。 、 《文选·左思·魏都赋》-晷漏肃唱。
【组词】
唱和
2.
【白】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日光上下射之形,太阳之明为白,从“白”的字多与光亮、白色有关。本义:白颜色)。
同本义。古人用以代表西方、秋季、金、肺等。
【引证】
《说文》-白,西方色也。殷用事物色白。 、 《庄子·人间世》-虚室生白。 、 《庄子·知北游》-若白驹之过隙。 、 《汉书·贾谊传》-白昼大都之中。 、 《庄子·马蹄》-白玉不毁,孰为圭璋。 、 《庄子·渔父》-须眉交白。 、 《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荀子·荣辱》-目辨白黑美恶。 、 《战国策·燕策》-太子及宾客知其一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组词】
雪白、 白衣
3.
【脸】
(形声。从肉,佥(qiān)声。古代表示人的整个面部用“面”。“脸”字在魏晋时期才出现,只表示两颊的上部,到了唐宋时期,口语中才用“脸”表示整个面部。本义:两颊的上部)。
同本义。
【引证】
吴均《小垂手》-蛾眉与曼脸,见此空愁人。 、 白居易《昭君怨》-满面黄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 、 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头圆筋骨紧,两脸明且光。
【组词】
脸蛋、 脸巴子、 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