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4:54: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54:48
词汇“屈笔”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词汇,因此可能需要从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来推测其含义。以下是对“屈笔”这一词汇的分析:
“屈笔”字面意思可能是指“弯曲的笔”或“笔尖弯曲”。在书法或绘画中,可能指的是一种特殊的笔,其笔尖弯曲,用于创造特定的笔触效果。
由于“屈笔”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在特定的艺术领域或某些地区的方言中使用。在书法或绘画中,可能指的是一种技巧或工具。
由于“屈笔”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明确。它可能是由“屈”(弯曲)和“笔”(书写工具)两个字组合而成。
在书法和绘画的文化背景中,使用不同类型的笔可以创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屈笔可能是一种特殊的工具,用于表现特定的艺术风格。
“屈笔”可能让人联想到传统艺术和手工艺的精细与独特。它可能唤起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艺术创作的敬意。
由于“屈笔”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应用可能较少。在艺术创作中,可能会使用屈笔来尝试新的笔触和表现手法。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屈笔轻挥,墨香四溢,纸上山水,意境悠长。”
视觉上,屈笔可能让人联想到弯曲的笔尖在纸上滑动的轨迹。听觉上,可能联想到笔尖与纸张摩擦的沙沙声。
在不同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在西方艺术中,类似的工具或技巧可能被称为“bent nib”或“angled brush”。
“屈笔”这一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可能指向一种特定的艺术工具或技巧。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艺术和文化。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些特定领域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
1.
【屈】
(形声。从尸,出声。尸,古文字中是假卧着的人形。本义:弯曲)。
同本义。
【引证】
《广韵》-屈,拗曲。 、 《正字通》-凡曲而不伸者皆曰屈。 、 《易·系辞》-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 马中锡《中山狼传》-猬缩蠖屈。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不可屈伸。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安能屈豪杰。 、 清·方苞《狱中杂记》-屈膝叩首。 、 清·张廷玉《明史》-不当屈。
【组词】
屈指询算、 屈律、 屈卮、 屈申、 诎屈、 屈伸、 屈屈、 屈蠖
2.
【笔】
(会意。从竹,从聿。“聿”(yù),是“笔”的本字,小篆象以手执笔。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故从竹。简化字“笔”,“从竹从毛”会意,指旧时用的毛笔。此字最早见于北齐隽修罗碑,是六朝时的俗字。也见于《集韵》。本义:毛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秦制字。秦以竹为之,加竹。-筆,秦谓之筆。从聿从竹。 、 《礼记·曲礼》-史载笔,士载言。 、 清·林觉民《与妻书》-不能竟书而搁笔。
【组词】
毛笔;钢笔;圆珠笔;笔削、 笔帕之敬、 笔楮难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