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1:39: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1:39:52
词汇“沈昧”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
“沈昧”一词的字面意思可能与“沉没”和“昏昧”有关,但具体含义并不明确。在古代文献中,“沈”有时指沉没、沉降,而“昧”则指昏暗、不明。因此,“沈昧”可能指的是某种沉没或昏暗的状态。
由于“沈昧”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如果出现这个词,可能是用来形容某种深沉、不明朗或神秘的状态。在口语和专业领域中,这个词几乎不会被使用。
由于“沈昧”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很难找到具体的例句。以下是一个假设的例句:
同义词:深沉、昏暗、不明朗 反义词:明亮、清晰、显露
“沈昧”的词源可能与古代汉语中的“沈”和“昧”有关。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个词可能已经不再被广泛使用,因此在现代汉语中变得较为罕见。
在古代文化中,“沈昧”可能与某种神秘或不明的状态有关,但在现代社会中,这个词几乎没有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沈昧”可能会引起一种神秘、不安或深沉的情感反应。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未知的领域或深邃的思考。
由于“沈昧”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的可能性非常低。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沈昧”用于形容某种深邃或神秘的场景,例如: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深邃的森林或昏暗的房间,与“沈昧”的意境相符。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些低沉、神秘的旋律来表达“沈昧”的感觉。
由于“沈昧”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难以进行比较。
“沈昧”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的含义和用法非常有限。在学习这个词汇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并尝试理解它在古代文献中可能的含义。尽管如此,这个词仍然可以用于创造性的文学表达,为作品增添一种深邃或神秘的氛围。
1.
【沈】
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名。
【引证】
《左传·文公三年》。朱骏声曰:“国在今河南汝州汝阳县东南。定(公)四年蔡灭之。”-伐沈。
姬姓。一说姒姓。始封之君为周文王之子季载。在今河南平舆北。公元前506年为蔡所灭。
2.
【昧】
(形声。从日,未声。从日,与光线有关。本义:昏暗不明)。
同本义。
【引证】
《广雅·释诂四》-昧,冥也。 、 《书·牧誓》-时甲子昧爽。 、 《楚辞·九章·怀沙》-日昧昧其将暮。 、 《荀子·哀公》。注:“昧,闇;爽,明也。谓初晓尚暗之时。”-君昧爽而栉冠。 、 《淮南子·原道》-神非其所宜而行之则昧。 、 《后汉书·苏竟传》-虽昧必亮。 、 《战国策·赵策》-愚者昧于成事。 、 《楚辞·离骚》-惟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轻身而昧大义。
【组词】
昧旦、 昧然、 昧昧、 昧色、 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