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7:27: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7:27:56
恶言厉色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用严厉的言辞和脸色”。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说话严厉,态度严肃,给人一种不容置疑或不容反驳的感觉。
在文学作品中,恶言厉色 常用来描绘权威人物或严厉的长辈对晚辈的训斥,或者在紧张或冲突的场景中,人物之间的激烈对话。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某人说话时的严厉态度,或者在描述教育、管理等场景中使用。
恶言厉色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由“恶言”和“厉色”两个词组成,分别表示严厉的言辞和严肃的表情。在古代文献中,这个成语就已经出现,并且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广泛使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尊卑有序,长幼有别,因此恶言厉色 在描述长辈对晚辈的教育或上级对下级的管理时尤为常见。这种表达方式体现了权威和纪律的重要性。
恶言厉色 这个词汇给人一种严肃、紧张的感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权威、纪律或冲突。在情感上,它可能引起人们的敬畏或不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需要使用恶言厉色 的场合,比如在教育孩子时,或者在工作中需要严格管理团队时。这种表达方式虽然严厉,但有时也是必要的,以确保规则的执行和目标的达成。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他恶言厉色,如冬日寒风,
刺骨的言辞,冻结了心房。
恶言厉色 可以联想到严肃的面孔和严厉的声音,可能是一张紧绷的脸和一声严厉的训斥。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stern words and expression" 或 "harsh tone and look",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严厉和严肃的情感是相似的。
恶言厉色 这个词汇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表达方式,用来形容严厉的言辞和表情。它在不同的语境中都有应用,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日常对话。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尤其是在需要展现权威和纪律的场合。
洪珊老师虽然照样是恶言厉色的把书茵斥骂一顿,但态度已经和缓下来了。
1.
【恶】
讨厌;憎恶。
【引证】
《荀子·天论》-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 、 《论语·里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诚好恶何如。 、 清·黄宗羲《原君》-好逸恶劳。 、
【组词】
甚恶、 恶忌、 恶生、 恶不去善、 恶杀、 恶紫夺朱、 恶嫌、 恶惮、 恶识、 恶上、 这人真可恶;憎恶、 深恶痛绝;恶恶
嫉妒。
【引证】
《资治通鉴》-[刘]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2.
【言】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 、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志以发言。 、 《左传·昭公九年》-志以定言。 、 《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 《法言·问神》-言,心声也。 、 《墨子经》-言,口之利也。 、 《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具言所闻。 、 《后汉书·列女传》-趋机而言。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言于李??。 、 明·魏禧《大铁椎传》-言讫不见。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组词】
言绝、 言言、 言不尽意、 言戏、 言人人殊、 言笑自若、 言之无文、 言方行圆、 言信、 言爽、 言不顾行、 言欢
3.
【厉】
(是“砺”的本字。从厂(hàn),象山崖形,表示与山石有关。本义:磨刀石)。
同本义。
【引证】
、 《诗·大雅》。陆德明《经典释文》:“厉,本又作砺。”-涉渭为乱,取厉取锻。
4. 【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