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6:38: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6:38:44
“亘古”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时间上的极其久远,超越了人类历史的记忆和记录。它强调的是时间的无限延伸和历史的深远。
在文学作品中,“亘古”常用来形容自然景观的永恒不变,如“亘古不变的山川”。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常用,但在正式或文学性的演讲中,它可以用来增强语句的庄严感和历史感。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考古学,它可能用来描述那些超越了已知历史记录的**或现象。
同义词中,“永恒”强调无始无终,“悠久”侧重时间的长度,“久远”则更多指距离现在的时间远。反义词则强调时间的短暂性和即时性。
“亘古”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构成由“亘”和“古”两个字组成。“亘”意为横贯、贯穿,“古”指古代。两者结合,强调时间上的贯穿和深远。在古代文献中,如《史记》等,已有使用。
在文化中,“亘古”常与自然、历史和宇宙的观念相联系,体现了人对时间、历史和自然的敬畏和哲学思考。
“亘古”一词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历史的厚重和自然的永恒。它激发人们对过去的好奇和对未来的思考。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参观一座古老的城市时,听到导游用“亘古”来形容这座城市的历史,那一刻我深刻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亘古的星辰,照亮了夜的寂静,历史的河流,流淌着无尽的记忆。”
视觉上,“亘古”可能让人联想到古老的建筑、静谧的星空或深邃的海洋。听觉上,可能是古老钟声的回响或是风吹过古老森林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eternity”或“ancient”,但它们更多强调的是永恒或古老,而不是时间上的深远和贯穿。
“亘古”是一个充满历史感和哲学意味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时间的深远,也激发了人们对历史和自然的思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能够增强语句深度和庄严感的重要词汇。
1.
【亘】
连绵不断,伸展开去。
【引证】
《广韵》-亘,通也。 、 《北史·隨本纪》-旌旗亘千里。 、 《聊斋志异·狐嫁女》-广数十亩,楼宇连亘。 、 唐·柳宗元《石涧记》-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
【组词】
连亘、 亘带、 亘绝
横贯;在空间横过或伸过去。
【引证】
《刑场上的婚礼》-这亘古未有的壮举,像一柄锋利的匕首,直刺不共戴天的死敌。 、 清·沈暭旦《摸鱼子》-看桥亘长虹。
【组词】
亘屏、 亘舒、 亘隔
2.
【古】
(会意。从十,从口。本义:古代。一般分为太古、上古、中古、近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古,故也。 、 《仪礼·士冠礼》。注:“大古,唐虞以上。”-大古冠布。 、 《谷梁传·桓公三年》。注:“古,谓五帝时。”-以是为近古也。 、 《文选·张衡·东京赋》-慨长思而怀古。 、 《书·康诰》-别求闻由古先哲王。 、 《吕氏春秋·察今》-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 、 清·黄宗羲《原君》-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
【组词】
远古、 古字、 古器、 古货、 古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