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08: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08:11
一种无色荧光染料。能将吸收的紫外光转而发射为蓝色荧光。利用补色原理,黄、蓝两色互补而使泛黄物质变得洁白悦目。用于纺织、造纸、塑料、合成洗涤剂等工业。
1.
【荧】
(会意。从焱(yàn)冂(jiǒng)。焱,火花。冂,远方的边界。合起来表示远处的火花,光微弱。本义:光微弱的样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荧,屋下灯烛之光。 、 《广雅》-荧荧,光也。 、 《楚辞·王逸·九思·哀岁》-鬼火兮荧荧。 、 《后汉书·班固传》-琳珉青荧。
【组词】
荧烛、 荧然、 荧燎、 荧耀、 荧华、 荧煌、 荧晔、 荧灿
萤火。
【引证】
《礼记·月令》-腐草为荧。 、 《后汉书·灵帝记》-夜步逐荧光。
2.
【光】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火,在人上”。本义:光芒,光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光,明也。 、 《释名·释天》-光,晃也,晃晃然也。亦言广也,所照广远也。 、 《楚辞·九歌·云中君》-与日月兮齐光。 、 《淮南子·俶真》-能游冥冥者与日月同光。 、 《淮南子·本经》-日月淑清而扬光。 、 《易·观》-国之光。 、 《诗·小雅·庭燎》-夜未央,庭燎之光。 、 《史记·屈原列传》-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光远而自他有耀者也。 、 《国语·晋语》-光明之耀也。 、 《孟子》-容光必照焉。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 清·邵长蘅《阎典史传》-有红光一缕起土桥,直射城西。
【组词】
阳光;灯光;反光、 色光、 晨光、 曙光、 光晃
3.
【增】
(形声。从土,曾声。字本作“曾”。本义:增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增,益也。 、 《广雅·释诂一》-增,加也。 、 《荀子·法行》-鹰鸢犹以山为卑而增巢其上。 、 《淮南子·本经》-残高增下。 、 《列子·汤问》-山不加增。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增脚气病。 、 《聊斋志异·狼三则》-止增笑耳。 、 蔡元培《图画》-乃增损。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 清·洪亮吉《治平篇》-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
【组词】
增年、 增增、 增奉、 增拓、 增息、 增累、 增损、 增广、 增置、 增防
4.
【白】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日光上下射之形,太阳之明为白,从“白”的字多与光亮、白色有关。本义:白颜色)。
同本义。古人用以代表西方、秋季、金、肺等。
【引证】
《说文》-白,西方色也。殷用事物色白。 、 《庄子·人间世》-虚室生白。 、 《庄子·知北游》-若白驹之过隙。 、 《汉书·贾谊传》-白昼大都之中。 、 《庄子·马蹄》-白玉不毁,孰为圭璋。 、 《庄子·渔父》-须眉交白。 、 《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荀子·荣辱》-目辨白黑美恶。 、 《战国策·燕策》-太子及宾客知其一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组词】
雪白、 白衣
5.
【剂】
(会意。从刀,齐声。“齐”亦兼表字义。本义:剪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剂,齐也。 、 《后汉书·刘梁传》注-剂,剪齐也。 、 《太玄·永》。注:“剪绝也。”-其命剂也。 、 《太玄·永》-永不轨,其命剂也。 、 《尔雅》。郭璞注:“南方人呼剪刀为剂刀。”-剂,剪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