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31: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31:28
“天底下”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天空之下,即地球上的所有地方或整个世界。它通常用来强调某个事物的普遍性或广泛性,表示某事物无处不在或普遍存在。
“天底下”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天”和“底下”两个词组成,表示天空之下的意思。在古代汉语中,这个词汇就已经存在,并且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广泛使用。
在文化中,“天底下”常与“天下”相联系,后者在古代常指整个已知世界,尤其是在封建王朝中,**被称为“天子”,统治“天下”。因此,“天底下”也带有一定的政治和文化色彩。
“天底下”这个词汇给人以广阔、包容的情感联想,它让人想到无边无际的大地和天空,带来一种宏大和深远的感受。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旅行中,站在高山之巅,望着四周无垠的大地和天空,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了“天底下”的含义,感受到了自然的壮丽和人类的渺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天底下的花朵,在春风中轻轻摇曳,诉说着生命的奇迹。”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广阔的草原或海洋的画面,配以悠扬的音乐,如《蓝色多瑙河》,带来一种宁静和宽广的感受。
在英语中,“天底下”可以对应为“under the sky”或“all over the world”,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普遍性和广泛性的概念。
“天底下”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应用,它不仅描绘了地理空间的广阔,也体现了文化和情感的深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能够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1.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2.
【底】
(形声。从广(yǎn),氐(dǐ)声。本义:止住;停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底,止居也。 、 《左传·昭公元年》-勿使有壅蔽湫底。
3.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