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3:38: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3:38:49
海面 的字面意思是指海洋的上层表面,即海洋与大气接触的界面。它是一个地理和海洋学的术语,用来描述海洋的可见部分。
海面 这个词源于古汉语,其中“海”指海洋,“面”指表面。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保持了其基本含义,但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了更丰富的表达。
在许多文化中,海面被赋予了深远的象征意义。例如,在古希腊神话中,海面是波塞冬的领域,象征着力量和变化。在**文化中,海面常常与广阔和包容联系在一起。
海面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宁静、壮丽或神秘。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旅行、冒险或内心的平静。
个人经历中,海面可能与度假、航海或观察海洋生物的体验相关。例如,一次在海边散步,看着海面上的日出,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在诗歌中,海面可以被描绘为:
海面如镜,映照着天空的蓝, 波涛轻抚,诉说着古老的歌。
海面的视觉联想可能包括波涛、海鸥和日落。听觉联想可能包括海浪的声音、海鸥的叫声和船只的汽笛声。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 "sea surface" 和西班牙语中的 "superficie del mar",都指海洋的表面,但其文化和象征意义可能有所不同。
海面 这个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因为它不仅是一个地理术语,还是一个充满情感和象征意义的词汇。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词,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和理解。
1.
【海】
(形声。从水,每声。本义:大海,海洋)。
百川会聚之处。后指邻接大陆而区域范围小于洋的咸水水体。
【引证】
《说文》。按,海势圆,就地心也。海味咸,湿热之气蒸也。海气绿,穹苍之映,云雾不能隔也。-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从水,每声。 、 《礼记·乡饮酒义》。注:“海水之委也。”-祖天地之左海也。 、 《孟子·告子下》-孙叔敖举于海。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前途似海。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半壁见海日。
【组词】
近海、 沿海、 海岳、 海藏
2.
【面】
(象形。甲骨文字形,里面是“目”字,外面表示面庞。“面”,在古代指人的整个面部。“脸”是魏晋时期才出现,而且只指两颊的上部,唐宋口语中才开始用同“面”本义: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面,颜前也。 、 《周礼·撢人》-使万民和说而正王面。 、 《周礼·司仪》-私面私献。 、 《书·顾命》-大辂在宾阶面。 、 《战国策·赵策》-必唾其面。 、 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女之靧面。 、 明·魏学洢《核舟记》-椎髻仰面。
【组词】
面不厮睹、 颜面、 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