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1 19:44: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1 19:44:46
“天下为公”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整个世界或国家是公共的,不属于任何个人或集团”。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公共利益高于个人或集团的利益,倡导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
“天下为公”最早出自《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句话表达的是儒家理想中的社会状态,即社会资源和权力应该为所有人共享,而不是被少数人垄断。
在**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社会和谐与公平。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用来倡导社会正义和公共利益。
这个成语给人以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公平、正义和无私的精神。它激励人们追求更高的道德标准和社会责任感。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个志愿者组织中工作,我们坚持“天下为公”的原则,确保每个项目都能公平地惠及所有需要帮助的人。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天下为公,心怀大爱,携手共筑,人间天堂。”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和谐的社会,人们相互帮助,共享资源。音乐方面,可以联想到庄严的交响乐,传达出宏大和正义的情感。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观念可以与“公共利益”(public good)或“社会正义”(social justice)相联系。
“天下为公”是一个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成语,它不仅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社会追求的目标。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提醒我要关注公共利益,追求公平和正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万古千秋业,~器。
1.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2.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3.
【为】
(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帮助;佑助。
【引证】
《诗·大雅·凫鷖》-福禄来为。
【组词】
为虎添
4.
【公】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公,平分也。 、 《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 、 《春秋·元命苞》-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 《贾子·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组词】
公气、 公素、 公洁、 公慎、 公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