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7:58: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7:58:44
“揄扬”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通过言语或行为来赞扬、夸奖某人或某事。它强调的是积极的评价和推崇,通常用于正式或文学的语境中。
“揄扬”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字形和意义在演变过程中保持相对稳定。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史记》等,已有使用“揄扬”来表达赞美的例子。
在**传统文化中,“揄扬”常与儒家思想中的“礼”和“仁”相结合,强调对他人的正面评价和尊重。在现代社会,这一词汇仍保留其正式和文学的特质。
“揄扬”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的,它让人联想到正面的评价和鼓励。在表达时,使用“揄扬”可以增强语句的正式感和庄重感。
在工作中,我曾使用“揄扬”来表达对同事优秀工作的认可,这不仅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也激励了同事们继续努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晨曦揄扬了山川的轮廓,光影交织成最美的画卷。”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阳光照耀下的山川画面,给人一种温暖和赞美的感觉。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首旋律优美、节奏明快的曲子,来表达“揄扬”的积极情感。
在英语中,“揄扬”可以对应为“praise”或“commend”,但“praise”更为常用,且语境更为广泛。
“揄扬”是一个富有文学和正式感的词汇,它在表达正面评价时具有独特的魅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适当使用“揄扬”可以提升语句的文雅度和感染力。
1.
【揄】
(形声。从手,俞声。本义:引;挥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揄,引也。 、 《汉书·郊祀志》-神之揄临坛宇。 、 《庄子·渔夫》-被发揄袂。 、 《韩非子》-御者因揄刀而劓美人。 、 《孙膑兵法》-孙子曰:鼓而坐之,十而揄之。
【组词】
揄兵、 揄袂
2.
【扬】
(形声。从手,昜(yáng)声。金文字形,像用双手举起“玉”,是会意字。本义:高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扬,飞举也。 、 《小尔雅》-扬,举也。 、 《礼记·檀弓》-杜篑洗而扬觯。 、 《礼记·乡饮酒义》-盥洗扬斛。 、 《仪礼·乡射礼》-南扬弓。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扬其波。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扬鞭语曰。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大风扬积雪。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扬帆去。
【组词】
扬楫、 扬袂、 扬眉、 扬旌、 扬麋、 扬觯、 扬鞭、 扬臂、 扬徽、 扬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