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0:18: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0:18:30
割舍:动词,意味着放弃或断绝某种关系、情感或物品。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暗示着一种痛苦或不舍的决策过程。
“割舍”一词源于汉语,由“割”和“舍”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割”意味着切断,“舍”意味着放弃或离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现代汉语中的“割舍”。
在**文化中,“割舍”常常与儒家思想中的“舍小家,为大家”相联系,强调个人在面对集体利益时的牺牲精神。
“割舍”一词常常引发一种悲伤或无奈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失去、离别和牺牲,这些情感在人类的情感体验中占有重要位置。
个人经历中,可能会有割舍旧物以迎接新生活的时刻,这种割舍虽然痛苦,但也是成长和变化的标志。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割舍”来表达深层的情感:
割舍了昨日的花, 迎接明日的霞。 虽痛,却是新生。
视觉上,“割舍”可能让人联想到断开的绳索或分离的画面。听觉上,可能与悲伤的音乐或沉重的叹息声相关联。
在英语中,“割舍”可以对应为“let go”或“give up”,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都涉及到放弃或断绝。
“割舍”是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个动作,还反映了人类在面对变化和牺牲时的复杂情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割舍”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内心的感受和决策过程。
1.
【割】
(形声。从刀,害声。本义:用刀分解牲畜的骨肉)。
同本义。泛指用刀截断。
【引证】
《广雅·释诂一》-割,断也。 、 《论语·阳货》-割鸡焉用牛刀。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 、 《书·多方》-日钦劓割夏邑。
【组词】
割鲜、 割烹、 割刀
2.
【舍】
(象形。小篆字形,上端象屋顶,下端象建筑物的基础。中间是客舍招徕顾客的幌子。本义:客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客店也。周礼之庐也,路室也,候馆也,皆是。-舍,市居曰舍。 、 《仪礼·觐礼》。注:“犹致馆也。”-天子赐舍。 、 《庄子·说剑》-夫子休就舍。 、 《孟子·离娄上》-子闻之也,舍馆定,然后求见长者乎?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至舍,四支僵不能动。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组词】
旅舍、 舍馆、 舍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