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4:36: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4:36:52
僻论(pì lùn)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指的是偏僻、不常见的观点或论述。它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偏离主流、不常见或者不被广泛接受的理论或观点。
僻论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僻”(偏僻、不常见)和“论”(观点、论述)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僻”字已有偏僻、不常见的含义,而“论”则一直指代观点或论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僻论”这一词汇,用以描述那些不常见的观点或论述。
在**传统文化中,对于新奇或不常见的观点往往持保留态度,因此“僻论”有时带有贬义,暗示这些观点可能不够成熟或不被广泛接受。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思想自由和学术多元化的推崇,僻论有时也被视为创新和前瞻性的象征。
僻论一词给我的情感反应是好奇和警惕。好奇是因为它代表了未知和可能的新颖见解,警惕则是因为这些观点可能与主流观念相悖,需要谨慎对待。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我曾遇到过一些僻论,它们虽然起初不被大多数人接受,但经过深入研究和讨论后,逐渐被证明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僻论”:
在寂静的夜里,僻论如星辰闪烁,
挑战着常规的思维,引领着新的探索。
它们或许孤独,却也璀璨,
在知识的海洋中,激起层层波澜。
僻论一词让我联想到一个孤独的思想者在昏暗的灯光下,独自书写着他的独特见解。视觉上,这可能是一幅描绘孤独思考者的画作;听觉上,可能是深夜里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的声音。
在英语中,僻论可以对应为“esoteric theory”或“obscure opinion”,这些词汇同样指代那些不常见或不被广泛接受的观点或理论。
僻论一词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提醒我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探索和接受新的、不常见的观点。同时,它也教会我在面对这些观点时,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批判性的分析。
1.
【僻】
(形声。从人,辟声。本义:退避;回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僻,辟也。…《诗》曰:“宛如左僻。”
偏僻;偏远;很少有人去的。
【引证】
《楚辞·涉江》-虽僻远其何伤。 、 《吕氏春秋·慎行》-而荆僻也。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浔阳地僻无音乐。
【组词】
僻路、 僻壤、 僻小、 僻穴、 僻陋、 僻巷、 僻净
2.
【论】
(形声。从言,仑(lún)声。本义:评论,研究。引申为“议论”)。
议论, 分析和说明事理。
【引证】
《说文》-论,议也。 、 《论语序集解》-论理也,次也。 、 《周礼·考工记》。注:“谓谋虑治国之政令也。”-坐而论道。 、 《史记·张仪传》-臣请论其故。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留连论诗。 、 《资治通鉴·汉纪》-与蒙论议。 、 诸葛亮《出师表》-每与臣论此事。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十几人论议。
【组词】
论道、 论黄数黑、 论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