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2:32: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2:32:03
准时:指按照约定的时间到达或完成某事,不早也不晚。这个词汇强调遵守时间的重要性,体现了对时间管理的重视和对他人时间的尊重。
“准时”一词源于汉语,由“准”和“时”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准”有准确、标准的意思,“时”指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准时”逐渐成为描述时间准确性的常用词汇。
在许多文化中,“准时”被视为一种美德,尤其是在西方文化中,守时被认为是尊重他人和自我管理的表现。在亚洲文化中,虽然对守时的重视程度有所不同,但普遍认为守时是良好礼仪的一部分。
“准时”这个词通常给人以积极、可靠的印象。它让人联想到有序、高效和责任感。在某些情况下,迟到可能会引起焦虑或不满,而准时则能带来安心和信任。
在我的生活中,准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无论是参加会议、约会还是完成工作任务,我都会尽量做到准时,这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责任感的体现。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准时”:
晨曦准时敲响窗棂, 唤醒沉睡的心灵。 每一分秒,精准无误, 编织生活的韵律。
在英语中,“准时”可以对应为“punctual”或“on time”。在不同的文化中,对守时的重视程度有所不同,例如,德国文化非常重视守时,而拉丁文化可能相对更加灵活。
“准时”这个词在我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一个描述时间行为的词汇,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的体现。通过理解和运用“准时”,我学会了更好地管理时间,尊重他人,并在生活中保持高效和有序。
1.
【准】
(准本为凖的俗字,现为凖的简化字。但在未简化前,准习用的意义,与凖字有别)。
公文用语 。始于唐·五代 表示允许,认可。
【引证】
《周书·文帝纪下》-乃于战所,准当时兵士,人种树一株,以旌武功。
【组词】
批准;照准;准如所请 引申为比照,作某类事物看待准前例办理;准平原;准尉 表示依据、根据准某部函
2.
【时】
(形声。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季度;季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时,四时也。 、 《释名》-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 、 《左传·桓公六年》。注:“春夏秋也。”-谓其三时不害。 、 《孟子·篇叙》。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三时者,成岁之要时。又,天时不如地利。 、 《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 、 《左传·闵公二年》-时事之征也。 、 《管子·山权数》-时者,所以记岁也。 、 《淮南子·天文》-四时者,天之吏也。 、 《尔雅·释天》。注:“道光照也。”-四时和谓之宝烛。 、 《书·尧典》。马注:“羲和四子掌四时。”-敬授人时。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左传·桓公六年》-谓其三时(指春夏秋)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组词】
时气、 时若、 时食、 时耕、 时夏、 时暑、 时景、 时禽、 时享、 时序、 时祀、 时田、 时令病、 时衣、 时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