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46: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46:51
词汇“昏浑”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方言性质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我们可以推测“昏”通常指昏暗、模糊或不清醒的状态,而“浑”则可能指浑浊、不清晰或混乱的状态。因此,“昏浑”可能指的是一种模糊不清、混乱无序的状态。
由于“昏浑”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太明确。通常,“昏”和“浑”都是古汉语中就存在的词汇,但“昏浑”作为一个复合词的使用并不广泛。
在某些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昏浑”可能被用来形容特定的状态或情境,如某些方言中可能用来形容天气或心情。
由于“昏浑”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经历中可能较少遇到相关的情境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昏浑的夜,星光隐匿,心随雾飘,梦随风散。”
由于“昏浑”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太明确。
“昏浑”作为一个词汇,虽然在日常使用中不常见,但它能够形象地描述一种模糊不清、混乱无序的状态。在文学创作或特定语境中,它能够提供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了解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语言表达的层次和深度。
1.
【昏】
(会意。从日,从氐(dǐ)省。“氐”是下的意思。合起来表示日已下沉。本义:黄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昏,日冥也。 、 《淮南子·天文训》-日至于虞渊,是为黄昏。 、 《诗·陈风·东门之杨》-昏以为期。 、 《楚辞·思美人》-与曛黄以为期。 、 吴均《与朱元思书》-在昼犹昏。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昏晨之往来。 、 清·袁枚《祭妹文》-风雨晨昏。
【组词】
昏旦、 昏晚、 昏黄
引申为昏暗;无光。
【引证】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天漠漠向昏黑。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过午已昏。
【组词】
昏邓、 昏邓邓、 昏曚、 昏昏
2.
【浑】
混同。同“混”。
【引证】
王安石《红梅》-春半花才发,多应不奈寒,北人初未识,浑作杏花看。
胡乱地,随意地。同“混”。
【引证】
诸圣邻《大唐秦王词话》-殷开山疑有伏兵,不去追赶,浑杀人马,收军回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