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07: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07:53
“心烦”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内心感到烦躁、不安或不愉快。它通常用来描述由于某些事情或情绪引起的内心不适感。
在文学作品中,“心烦”常用来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增强情感表达的深度。在口语中,它是一个常用词汇,用来表达日常生活中的不愉快情绪。在心理学或专业领域,可能会用更精确的术语来描述这种情绪状态,如“焦虑”或“烦躁”。
同义词:烦躁、焦虑、不安、苦恼 反义词:平静、安宁、愉快、满足
这些同义词在细微差别上可能有所不同,如“烦躁”更侧重于情绪的短暂波动,而“焦虑”则可能指更长期的担忧。
“心烦”这个词由“心”和“烦”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心”常用来指代人的内心或情感,“烦”则有烦恼、烦扰的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形成了描述内心不适的词汇。
在**文化中,“心烦”常常与个人的情绪管理和生活压力有关。社会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大,使得这个词在日常交流中越来越常见。
“心烦”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不愉快、压力和困扰。它可能会影响个人的情绪状态和行为反应,如可能导致情绪低落或行为上的回避。
在日常生活中,我有时会因为工作或学*上的压力感到心烦。例如,面对堆积如山的工作任务时,我会感到心烦意乱,需要通过**或听音乐来缓解这种情绪。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心烦如秋叶,飘零无定处,寻觅一丝宁静,却在喧嚣中迷失。”
视觉上,“心烦”可能让人联想到阴沉的天空、杂乱无章的房间或拥挤的街道。听觉上,可能让人想到嘈杂的噪音或急促的心跳声。
在英语中,“心烦”可以对应为“upset”或“annoyed”。不同文化中,表达这种情绪的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意义相似,都是指内心的不适或不愉快。
“心烦”是一个描述内心不适的常用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了解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个人的情绪状态,对语言学*和情感交流都有重要意义。
1.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2.
【烦】
(会意。从页(xié),从火。从“页”表示与头部有关;从“火”,表示发烧。本义:头痛发烧)。
烦躁,烦闷。
【引证】
《说文》-烦,热头痛也。 、 《素问·生气通天论》。注:“谓烦躁。”-烦则喘喝。 、 《淮南子·精神》。按,旱热也。-烦气为虫。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 、 唐·杜甫《兵车行》-新鬼烦冤旧鬼哭。(烦,愁苦。) 、 《左传·昭公元年》-至于烦乃止也已,无以生疾。
【组词】
心烦、 烦积、 烦困、 烦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