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7:45: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7:45:44
照烛: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照亮”或“照明”,其中“照”指的是光线照射,“烛”指的是蜡烛。结合起来,它通常用来形容光线强烈到足以照亮周围环境的状态。
在文学中,“照烛”常用来比喻智慧、真理或希望的显现,如“真理之光照烛人心”。在口语中,它可能更直接地指代实际的照明行为,如“房间里需要照烛”。在专业领域,如物理学或照明工程,它可能涉及光线的强度和分布。
同义词:照明、照亮、辉映 反义词:黑暗、昏暗、阴暗
“照烛”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初用于描述蜡烛的光照。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扩展到比喻性的光照,如智慧或真理的显现。
在**文化中,“照烛”常与光明、希望和智慧联系在一起。在传统节日如元宵节,人们会点亮灯笼,象征着照烛黑暗,带来光明和希望。
“照烛”给我带来温暖和希望的情感反应。它让我联想到在黑暗中找到光明的情景,象征着困境中的希望和解脱。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有一次在停电的夜晚,我点燃了几根蜡烛,那种照烛的感觉让我感到宁静和安心。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照烛”:
在寂静的夜里,
星光如照烛,
指引迷途的旅人,
穿越无尽的黑暗。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一个古老的房间,一盏摇曳的烛光照亮了陈旧的书籍和家具。结合音乐,我可以联想到柔和的钢琴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illuminate”,它不仅指物理上的照明,也常用于比喻智慧或真理的显现。
“照烛”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物理上的光照,还具有丰富的比喻意义。它在文学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能够传达希望、智慧和光明。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照烛”能够丰富我的词汇选择,增强表达的深度和多样性。
1.
【照】
(形声。从火,昭声,字亦作炤。本义:明亮;光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照,明也。 、 《诗·小雅·正月》-亦孔之炤。 、 《诗·陈风·月出》-月出照兮。 、 《庄子》-昔者十日并出,万物皆照。 、 《郯令景君阙铭》-远近照闻。 、 《谯敏碑》-盛德炤明。 、 《荀子·修身》-炤之以祸灾。
【组词】
照彻、 照澄
照射,照耀。
【引证】
《淮南子·本经》-照耀煇煌。 、 《荀子·天论》。注:“炤与照同。”-日月递炤。 、 《楚辞·灵怀》。注:“知也。”-指日月使延照兮。 、 《乐府诗集·陌上桑》-照我秦氏楼。 、 《乐府诗集·木兰诗》-寒光照铁衣。 、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留取丹心照汗青。 、 明·魏禧《大铁椎传》-星光照旷野。 、 清·姚鼐《登泰山记》-日照城郭。
【组词】
回光反照;照烂、 照覆、 照焕、 照夜、 照灼
2.
【烛】
(形声。从火,蜀声。本义:古代照明用的火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燋也。未爇曰燋,执之曰日烛,树地曰庭燎。苇薪为之,小者麻蒸为之。-烛,庭燎大烛也。 、 《仪礼·燕礼》-执烛于西阶上。 、 《周礼·司烜氏》。注:“树于门外,曰大庭燎。”-共坟烛庭燎。 、 《礼记·曲礼》-独不见跋。 、 《仪礼·士丧礼》注-火在地曰燎,执之曰烛。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举烛者,尚明也。 、 《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 陆游《雪夜感旧》-江月亭前桦烛香,龙门阁上驮声长。
【组词】
烛火、 烛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