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定西番 咏春初蟪蛄》

时间: 2025-05-07 13:12:35

诗句

前度吟秋碧甃,和促织,到天明。

几曾停。

啖过梅花香雪,依然翠羽轻。

却又助他百舌,弄春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3:12:35

原文展示:

前度吟秋碧甃,和促织,到天明。几曾停。啖过梅花香雪,依然翠羽轻。却又助他百舌,弄春声。

白话文翻译:

在过去的日子里,我吟唱着秋天的碧绿石阶,伴随着虫鸣,直到天亮。几次停下来思考。曾经品尝过梅花的清香,依旧感受到春天的轻盈。而且我又帮助那些百舌鸟,演奏春天的旋律。

注释:

  1. 前度:过去的岁月。
  2. 吟秋碧甃:吟唱秋天的景色,碧甃指的是青绿色的石阶。
  3. 促织:蟋蟀,虫鸣的声音。
  4. 啖过:品尝过。
  5. 梅花香雪:梅花的香味,如雪般清新。
  6. 翠羽轻:形容春天的轻盈,翠羽指的是鸟类的羽毛。
  7. 百舌:指百舌鸟,因其善于模仿而得名。
  8. 弄春声:演奏出春天的乐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邓嘉缜,近代诗人,生于清末,经历了动荡的社会变迁,作品多反映自然与人生感悟,语言清新隽永。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春初,诗人通过对自然的观察,感受到春的气息,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细腻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初的生机和诗人的内心感受。开头的“前度吟秋碧甃”让人感受到一种怀旧的情怀,表现了作者对过去的留恋。接着,诗人用“和促织,到天明”描绘了一个伴随虫鸣度过的夜晚,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与美好。而“啖过梅花香雪”则通过品尝梅花香气的意象,传达了一种清新脱俗的感受,仿佛在诉说春天的到来。最后一句“却又助他百舌,弄春声”,则表现了诗人对于春天的热爱与对生命的赞美,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前度吟秋碧甃:通过吟唱,怀念秋日的美好。
  2. 和促织,到天明:伴着虫声,沉浸于夜的宁静中。
  3. 几曾停:诗人在思考,止步于深思。
  4. 啖过梅花香雪:品味梅花的香气,象征着春的清新。
  5. 依然翠羽轻:春的气息仍然轻盈,象征着生命的再生。
  6. 却又助他百舌,弄春声:诗人不仅感受春天,更参与到生命的乐章中。

修辞手法:

  1. 比喻:将梅花的香气比作雪,强调清新。
  2. 拟人:让百舌鸟“弄春声”,赋予自然以生命。
  3. 对仗:如“啖过梅花香雪”与“依然翠羽轻”。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春天的赞美和对自然的热爱,反映了生命的脆弱与美好,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成熟与怀旧。
  2. 梅花:象征纯洁与希望。
  3. 春声:象征生命的回归与欢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前度吟秋碧甃”指的是哪一季节?

    • A. 春
    • B. 夏
    • C. 秋
    • D. 冬
  2. 诗中提到的“促织”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一种鸟
    • C. 一种虫
    • D. 一种树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愁苦
    • B. 愉悦
    • C. 忧伤
    • D. 厌倦

答案:

  1. C. 秋
  2. C. 一种虫
  3. B. 愉悦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 by 杜甫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y 韩愈

诗词对比:

邓嘉缜的《咏春初蟪蛄》与杜甫的《春夜喜雨》均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感受与自然的互动,而后者则展现了春雨润物的意象,两者在表现手法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三百首》
  • 《诗词入门与技巧》

相关查询

白头吟 陈宫 咏铜雀台 西河 彭泽 咏南阳 箕山 夷门 咏东海 聊城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晚食当肉 忍尤攘诟 壮佼 外圆内方 清心少欲 火字旁的字 巢倾卵破 别类分门 镸字旁的字 入字旁的字 店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乙字旁的字 师言 彰明昭着 母字旁的字 磨穿铁鞋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