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冯尊师》

时间: 2025-04-30 05:42:20

诗句

前日访潘阆,下马入穷巷。

忽见双笋石,卧向青苔上。

云是冯尊师,秋来留在兹。

今说东南行,问我坚乞诗。

又见宋阁老,亦言师甚好。

欲去天台山,即别长安道。

台合有群英,赠别瑰与琼。

琤然满怀袖,此事殊为荣。

安用徵吾句,吾道方龃龉。

老为八品官,有山未能去。

束发号男儿,出处贵得宜。

出则学臯夔,独立称帝师。

处则同乔松,决起如冥鸿。

谁能似蚯蚓,蟠屈泥土中。

师行甚可羡,云鹤无羁绊。

为我持此诗,题于桐栢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42:20

原文展示:

送冯尊师 王禹偁 〔宋代〕

前日访潘阆,下马入穷巷。 忽见双笋石,卧向青苔上。 云是冯尊师,秋来留在兹。 今说东南行,问我坚乞诗。 又见宋阁老,亦言师甚好。 欲去天台山,即别长安道。 台合有群英,赠别瑰与琼。 琤然满怀袖,此事殊为荣。 安用徵吾句,吾道方龃龉。 老为八品官,有山未能去。 束发号男儿,出处贵得宜。 出则学臯夔,独立称帝师。 处则同乔松,决起如冥鸿。 谁能似蚯蚓,蟠屈泥土中。 师行甚可羡,云鹤无羁绊。 为我持此诗,题于桐栢观。

白话文翻译:

前几天去拜访潘阆,下马走进狭窄的巷子。 突然看到两块笋形的石头,躺在青苔上。 说是冯尊师,秋天以来一直留在这里。 现在说要往东南方向去,坚持向我求诗。 又见到宋阁老,也说这位师傅非常好。 打算去天台山,就要告别长安的路。 天台山上有许多英才,赠送别礼物珍贵如瑰宝和琼瑶。 满怀袖珍,这件事特别光荣。 何必要征我的诗句,我的道路正充满困难。 老了只是一个八品官,有山却不能去。 从小就被称为男儿,出仕和隐居都要得体。 出仕就要学习臯夔,独立成为帝王的师傅。 隐居就要像乔松,突然飞起如同冥鸿。 谁能像蚯蚓那样,蜷曲在泥土中。 师傅的行程令人羡慕,像云鹤一样自由无羁绊。 请为我拿着这首诗,题在桐栢观上。

注释:

字词注释:

  • 潘阆:人名,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同僚。
  • 双笋石:形状像笋的石头。
  • 冯尊师:指冯道,五代至北宋初年的著名道士。
  • 宋阁老:指宋琪,北宋初年的官员。
  • 臯夔:古代传说中的贤臣,比喻贤能之人。
  • 乔松:高大的松树,比喻隐士。
  • 冥鸿:高飞的鸿雁,比喻高远的志向。

典故解析:

  • 臯夔:出自《尚书·臯陶谟》,臯陶和夔是舜帝的两位贤臣,后世常用以比喻贤能之臣。
  • 乔松:出自《诗经·小雅·鹿鸣》,“乔松之下,可以栖迟”,比喻隐居之地。
  • 冥鸿:出自《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比喻志向高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北宋初年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直抒胸臆著称,对后世影响较大。此诗是他在长安时所作,表达了对冯尊师的敬仰和对自己处境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是王禹偁在长安时,得知冯尊师即将前往天台山,特地写诗相送。诗中既表达了对冯尊师的敬仰,也透露出自己对仕途的无奈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冯尊师的描述,展现了对自由高远生活的向往。诗中“云鹤无羁绊”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冯尊师如云中鹤般自由无拘的生活状态,与作者自己“老为八品官,有山未能去”的处境形成鲜明对比。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典故,如“臯夔”、“乔松”、“冥鸿”等,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既表达了对冯尊师的敬仰,也透露出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处境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前日访潘阆,下马入穷巷。——前几天去拜访潘阆,下马走进狭窄的巷子。
  2. 忽见双笋石,卧向青苔上。——突然看到两块笋形的石头,躺在青苔上。
  3. 云是冯尊师,秋来留在兹。——说是冯尊师,秋天以来一直留在这里。
  4. 今说东南行,问我坚乞诗。——现在说要往东南方向去,坚持向我求诗。
  5. 又见宋阁老,亦言师甚好。——又见到宋阁老,也说这位师傅非常好。
  6. 欲去天台山,即别长安道。——打算去天台山,就要告别长安的路。
  7. 台合有群英,赠别瑰与琼。——天台山上有许多英才,赠送别礼物珍贵如瑰宝和琼瑶。
  8. 琤然满怀袖,此事殊为荣。——满怀袖珍,这件事特别光荣。
  9. 安用徵吾句,吾道方龃龉。——何必要征我的诗句,我的道路正充满困难。
  10. 老为八品官,有山未能去。——老了只是一个八品官,有山却不能去。
  11. 束发号男儿,出处贵得宜。——从小就被称为男儿,出仕和隐居都要得体。
  12. 出则学臯夔,独立称帝师。——出仕就要学习臯夔,独立成为帝王的师傅。
  13. 处则同乔松,决起如冥鸿。——隐居就要像乔松,突然飞起如同冥鸿。
  14. 谁能似蚯蚓,蟠屈泥土中。——谁能像蚯蚓那样,蜷曲在泥土中。
  15. 师行甚可羡,云鹤无羁绊。——师傅的行程令人羡慕,像云鹤一样自由无羁绊。
  16. 为我持此诗,题于桐栢观。——请为我拿着这首诗,题在桐栢观上。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双笋石”、“云鹤无羁绊”等,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冯尊师的形象和自由无拘的生活状态。
  • 典故:如“臯夔”、“乔松”、“冥鸿”等,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力。
  • 对仗:如“出则学臯夔,独立称帝师。处则同乔松,决起如冥鸿。”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冯尊师的描述,表达了对自由高远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处境的无奈。诗中既表达了对冯尊师的敬仰,也透露出自己对仕途的无奈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双笋石:形状像笋的石头,象征着自然和隐逸。
  • 青苔:生长在石头上的青苔,象征着岁月的痕迹和自然的静谧。
  • 云鹤:自由无拘的云中鹤,象征着高远和自由。
  • 天台山:道教名山,象征着修行和隐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冯尊师”是指谁? A. 冯道 B. 冯延巳 C. 冯梦龙 答案:A

  2. 诗中“云鹤无羁绊”一句,用什么动物来比喻冯尊师的生活状态? A. 鹤 B. 鸿 C. 蚯蚓 答案:A

  3. 诗中提到的“宋阁老”是指谁? A. 宋琪 B. 宋祁 C. 宋濂 答案:A

  4. 诗中“臯夔”和“乔松”分别比喻什么? A. 贤臣和隐士 B. 隐士和贤臣 C. 贤臣和贤臣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禹偁的其他诗作,如《村行》、《点绛唇》等,可以进一步了解他的诗风和创作特点。
  • 其他宋代诗人的送别诗,如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黄庭坚的《寄黄几复》等,可以比较不同诗人的送别诗风格。

诗词对比:

  • 王禹偁的《送冯尊师》与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相比,前者更多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处境的无奈,后者则更多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和对往事的回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钱钟书著,收录了王禹偁的多首诗作,可以深入了解其诗风和创作特点。
  • 《宋代文学史》,程千帆著,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家,可以了解王禹偁在宋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虞山谒舜祠 池阳谒梁昭明太子遗庙 其二 池阳谒梁昭明太子遗庙 其一 晚秋江上 忆扬州 诸将二首 其一 湖浦 龟峰塔初成喜赋 泛舟沥湖遥望邻天阁阆风岩飞仙阁诸胜 莫愁村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言字旁的字 哑咬 闷躁 天值地值 覆结尾的成语 时易世变 缶字旁的字 淋淋漓漓 青字旁的字 飞字旁的字 洗除 似漆如胶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山瘴 渔灯 刀山血海 旡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