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44: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44:57
梁武帝:梁武帝(4年-549年),姓萧名衍,字叔达,南朝梁的开国,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在位期间(502年-549年),推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对南朝梁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文学语境:在文学作品中,梁武帝常被提及作为南朝文化的代表,其文学成就和政治改革常被赞颂。 口语语境:在日常对话中,梁武帝可能被提及作为历史话题的一部分,尤其是在讨论古代历史或文化时。 专业领域**:在历史学、文学研究等专业领域,梁武帝的研究涉及其政治改革、文学创作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同义词:萧衍(本名)、梁文帝(谥号) 反义词:无特定反义词,但可以与其他历史时期的进行对比,如北朝的。
梁武帝这一词汇源自**南朝历史,随着历史文献的传承而流传至今。在语言演变中,梁武帝这一称谓保持了其历史人物的特定身份和历史地位。
梁武帝在南朝文化和社会背景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的政治改革和文学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统治时期被认为是南朝文化的一个高峰。
梁武帝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常带给人们一种文化繁荣和政治智慧的联想。他的形象常与南朝的文化辉煌和政治稳定联系在一起。
在历史学*中,梁武帝的故事和成就常被用作教学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古代历史和文化。
在创作诗歌或故事时,梁武帝的形象可以作为一个文化符号,代表智慧和文化的繁荣。
梁武帝的形象可以通过历史画像或雕塑来视觉化,而关于他的历史故事可以通过历史纪录片或戏剧来听觉化。
在**以外的文化中,梁武帝可能不被广泛知晓,但通过比较其他文化中的类似历史人物,可以探讨不同文化对历史人物的认知和评价。
梁武帝作为一个历史人物,不仅在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也在文化和语言学*中具有价值。通过深入了解梁武帝,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历史和文化,以及这些历史人物在语言表达中的应用。
1.
【梁】
(会意。从木,从水,刅(chuāng)声。从“木”从“水”,表示用木料在水上造桥。本义:水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梁,水桥也。 、 《庄子·秋水》。司马注:“小船也。”-梁丽可以冲城。 、 《左传·庄公四年》-除道梁溠。 、 《礼记·月令》-谨关梁。 、 《孟子》-十一月舆梁成。 、 《国语·周语》-十月成梁。 、 《国语·晋语》-津梁之上。 、 《诗·大雅·大明》-造桥为梁,不显其光。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兹郑子引辇上高梁而不能支。 、 《庄子》-泽无舟梁。
【组词】
河梁、 津梁、 桥梁、 梁缘、 梁头、 梁津、 梁栈
2.
【武】
(会意。从止,从戈。据甲骨文,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本义:勇猛;猛烈) 同本义。
【引证】
《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 、 《易·履》-武大为于大君。 、 《诗·郑风·羔裘》-孔武有力。 、 《楚辞·九歌·国殇》-诚既勇兮又以武。
【组词】
英武、 威武、 武色、 武车、 武健、 武断乡曲
指干戈军旅之事。
【引证】
《韩非子·五蠹》-德不厚而行武。 、 《三国志·诸葛亮传》-用武之国。 、 《资治通鉴》-无用武之地。 、
【组词】
武弁、 武不善作、 武训、 武略、 武教、 武运、 武德
3.
【帝】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花蒂的全形。上面象花的子房,中间象花萼(花瓣外面的绿片)。下面下垂的象雌雄花蕊。本义:花蒂)。
天帝,上帝。宗教或神话中称主宰万物的神。最高的天神。古人想像中宇宙万物的主宰。
【引证】
《字汇》-帝,上帝,天之神也。 、 《诗·大雅·文王》-帝命不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