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26: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26:31
词汇“挢挢”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古旧的词汇。根据字典和古籍的记载,我们可以对其进行以下分析:
“挢挢”一词在古代汉语中通常指矫健、挺拔的样子,有时也用来形容人的举止或姿态显得有力而自信。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如诗词或古文中,可能会用“挢挢”来形容人的英姿或者某些物体的挺拔之态。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可能只在研究古代文学或历史的专业领域中出现。
“挢”字在古代有矫正、挺直的意思,“挢挢”可能是由这个字义引申而来,形容人或物的姿态挺直有力。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个词汇逐渐被更常用的词汇所替代。
在古代社会,人们可能更注重外在的姿态和举止,因此“挢挢”这样的词汇在当时可能更为常见。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对姿态的描述逐渐被更为简洁直观的词汇所取代。
对于现代人来说,“挢挢”可能会带来一种古典、优雅的联想,同时也可能因为其生僻而感到一丝神秘或陌生。
由于“挢挢”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这个词汇。
在创作古风诗歌或小说时,可以尝试使用“挢挢”来形容古代英雄或侠客的英姿,以增添作品的古典韵味。
结合古代武侠电影中的英雄形象,可以想象“挢挢”所描述的矫健身姿,这种形象往往伴随着激昂的音乐和壮观的视觉效果。
由于“挢挢”是一个较为特殊的汉语词汇,它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在描述人的姿态时,不同语言和文化中都有类似的表达。
“挢挢”作为一个古旧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汉语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汉语的演变和文化内涵。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虽然不必频繁使用这样的生僻词汇,但了解它们可以增加语言的深度和广度。
1.
【挢】
纠正。 同: 矫
【引证】
《周礼·考工记·弓人》-挢干欲熟於火而(孰)无赢。 、 《汉书·公孙刘田等传赞》-挢当世,反诸正。 、 《汉书·诸侯王表》-可谓挢枉过其正矣。
【组词】
挢拂
诈称;假托。 同: 矫
【引证】
《左传·哀公十四年》-知其挢命。 、 《周礼·秋官·士师》-五曰挢邦令。 、 《汉书·高五王传》-挢制以令天下。
【组词】
挢制、 挢虔、 挢诬
2.
【挢】
纠正。 同: 矫
【引证】
《周礼·考工记·弓人》-挢干欲熟於火而(孰)无赢。 、 《汉书·公孙刘田等传赞》-挢当世,反诸正。 、 《汉书·诸侯王表》-可谓挢枉过其正矣。
【组词】
挢拂
诈称;假托。 同: 矫
【引证】
《左传·哀公十四年》-知其挢命。 、 《周礼·秋官·士师》-五曰挢邦令。 、 《汉书·高五王传》-挢制以令天下。
【组词】
挢制、 挢虔、 挢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