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1:45: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1:45:36
心力交瘁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心灵和体力都极度疲惫”。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因为长时间的精神压力或身体劳累而感到极度疲惫和无力。
心力交瘁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由“心力”和“交瘁”两个词组成。其中,“心力”指的是心灵的力量,“交瘁”则是指极度疲惫。这个成语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和含义逐渐固定。
在**文化中,心力交瘁常常与儒家文化中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相联系,强调了精神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也反映了快节奏生活和高压力工作环境对人们身心健康的影响。
心力交瘁这个词给人一种沉重和疲惫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无尽的劳累和无法摆脱的压力。这种情感反应可能会影响人们对于工作和生活的态度,促使他们寻求平衡和放松。
在个人经历中,心力交瘁可能出现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工作压力或个人挑战后。例如,完成一个大项目或经历一段困难时期后,人们可能会感到心力交瘁,需要时间来恢复和调整。
在诗歌中,心力交瘁可以被用来描绘一种深沉的疲惫感:
夜深人静时,心力交瘁,
梦中寻觅一丝安宁。
白日里,忙碌如影随形,
唯有月光,抚慰疲惫的心灵。
心力交瘁的视觉联想可能是昏暗的房间、疲惫的面容或沉重的步伐。听觉联想可能是沉重的呼吸声、缓慢的心跳声或深夜的寂静。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exhausted both mentally and physically" 或 "burned out"。这些表达都强调了身心两方面的疲惫。
心力交瘁这个词汇在描述身心疲惫的状态时非常有力和准确。它不仅在文学和口语中广泛使用,也在专业领域中有所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对于理解和表达人们在高压力环境下的感受非常重要。通过深入学*这个词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状态,并在必要时寻求帮助和支持。
由此心力交瘁,患疾遂卒。
我们~,能报母亲的恩慈于万一么?(冰心《南归—贡献给母亲在天之灵》)
1.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2.
【力】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为转注。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力,筋也。像人筋之形。 、 《礼记·礼运》。注:“筋骸强者也。”-其行之以货力。 、 《汉书·食货志》。注:“谓勤作之也。”-力农数耘。 、 《诗·邶风》-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 、 《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组词】
四肢无力、 力人、 力尽神危、 力软筋麻、 力屈、 力尽、 力竭
3.
【交】
(象形。小篆字形,象人两腿交叉形。本义:交叉)。
脚胫相交。
【引证】
《说文》-交,交胫也。 、 《战国策·秦策》-交足而待。 、 《礼记·王制》-雕题交趾。
【组词】
交趾
4.
【瘁】
(形声。从疒(chuáng),卒声。从“疒”,表示与疾病有关。本义:困病)。
同本义。
【引证】
《尔雅》-顇,病也。 、 《汉书·王莽传》-邦国殄顇。
【组词】
瘁音、 瘁瘁